《母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教学重难点把握作者情感的变化;体味作者对母爱的赞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2.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在文中标出相关的句子。二、精读课文,细节分析1.学习第1—3自然段。(1)老舍先生一向讨厌母鸡的原因是什么?指名读1到3小节,其他学生根据听读完成填空练习。它从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咕咕到前院,()。它顺着墙根,沿着田坝,()。它下了蛋,更是()。此外,它还()最忠厚的鸭子,趁其不备()其他母鸡。(2)师生合作朗读,体味对母鸡的厌恶情感。(3)结合填空的内容,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复述课文。2.虽然,母鸡的叫声和它的种种劣迹让老舍厌恶,可是当他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时,再次聆听母鸡的叫声时,他的情感陡然发生了变化。(1)自由读5到8自然段,划出描写母鸡叫声的句子。(2)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母鸡的叫声中包含的意思: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下,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3)老师引读:在母鸡的叫声中,鸡雏();在母鸡的叫声中,每一只鸡雏的肚子();在母鸡的叫声中,任何贪睡的人,()。(4)在叫声中,母鸡自己却消瘦了许多。而它的辛劳却远远不止这一切,它还要多少多少次教鸡雏(),半蹲着教它们(),一声不吭地伏在地上,让鸡雏们()。(5)所以当老舍先生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鸡雏的母鸡时,他听到的是怎样不同的叫声?找出自己喜欢的描写母鸡叫声的语句,读读,背背。三、感悟提升,拓展升华母鸡的叫声在老舍先生的心中挥之不去,萦绕在他脑海的是这样一个形象: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1.自由朗读这三句话,想想怎么读好这三句句子?2.朗读指导: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赞颂之情逐句加深。这是对鸡母亲的赞美,也是对普天下母亲的赞美。3.齐读句子。4.难怪老舍先生从此不敢再讨厌母鸡了,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他对母鸡的感情变化吗?5.让人厌恶的母鸡,因为做了妈妈,成了一位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亲,让人心生敬意,这就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同学们,让我们全体起立,怀着深深的敬意一起来赞颂全天下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