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XX县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思考党校20XX级行政管理专业王淑玲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是目前XX县区城市困难群众救助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城乡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对改变贫困面貌、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县民政工作按照“规范管理上水平”的总体要求,把建立和完善城市低保规范化管理作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改善民计民生的民心工程来抓,不断完善工作制度,精心安排,规范操作,狠抓落实,使城市低保工作真正成为保障城市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使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效的保障。特别是去年以来,县民政局按照摸清底数,扩大范围,提高标准,加强管理,逐步实现“应保尽保”的工作思路,狠抓落实,扎实推进,城乡低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XX县区城市低保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止目前,全县共审批城市低保对象1620户3254人,分四类保障:一类对象为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或抚养人的“三无”人员。二类对象为(1)严重残疾并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2)患艾滋病或其它重大疾病,住院费、医药费较大的人员;(3)父母均为失业人员家庭的中、小学在校学生;(4)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三类对象为在职、失业下岗和具备再就业条件的人员。四类对象为待分配期间符合低保条件的普通高1校毕业生和城镇退伍待安军人。人均月补差138.5元,临时生活补贴58元每人每月,月发放保障金45.1万元,临时生活补贴共18.87万元,全年共发放保障金及生活补贴767.3万元。城市低保制度的规范运行,有效保障了我县城市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结合调查情况分析,XX县区城市低保制度运行的主要做法是:(一)多层次管理,着力打造阳光低保。县乡两级分别成立了低保工作领导小组。2005年在全市率先成立了科级建制的第1页共7页低保办公室,配备专职主任、副主任各1名,工作人员2名,13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在成立民政办公室时,核定专干编制18个,并通过公开招考的形式,配备了一批政治坚定、作风过硬、业务熟练的优秀工作人员。各乡镇(街道办)、居委会成立了低保民主评议小组,各社区都确定了联络员,全县上下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县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XX县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XX县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等规范性文件,县民政局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阳光低保”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基层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活动的通知》、《XX县区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等文件,并建立了“谁入户、谁调查;谁受理、谁审核;谁管理、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使全县城市低保工作有章可依、规范运行。(二)规范化操作,着力打造公平低保。严格实行“分类施保,差额补助,动态管理”,严把“调查摸底、对象审核、民主评议、三级公示”等关键环节,使城市低保制度运行更加规范合2理。一是坚持“三个见面”。在入户调查过程中,首先与保障对象本人见面,查看家庭人口、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开展收入测算并填写入户调查表;其次与保障对象邻居见面,详细询问贫困原因、家庭收入及目前生活状况,重点调查有无隐形收入;再次与居委会组织见面,调查反映情况是否属实。按照不入户不过关、不开展调查测算不过关、不走访邻里询问不过关、不进行民主评议不过关、不公示不过关的“五不过关”要求,扎实开展低保对象入户调查工作。二是规范运作机制,完善“三个程序”。在确定保障类别和补差额度上,按照家庭收入,对照家庭综合情况进行分类;在资金审批程序上逐乡查对,逐户核算,确保准确无误;在资金发放程序上采取专款专用、实行“一册明、社会化”发放,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三是严格申请审批,实行“三级评议公示”。在入户调查和审核审定过程中,实行户主申请、评议小组评议公示、乡镇政府(街道)审查公示、县民政局审批公示的三级审批公示制,做到了公开、公平、公正,准确无误。四是坚持分类施保,实行第2页共7页“动态管理”。城市低保在广泛调研、多方征求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