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场的两面人,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现象,现在党员要坚决不做两面人,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不做两面人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不做两面人心得体会篇1所谓“两面人”,通俗地说就是两张脸,表面是一副嘴脸,背地里又是一副模样。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两面人”,极少数官员的情况更为突出,像早先受到查处的薄熙来、徐才厚、周永康、苏荣、令计划、郭伯雄、孙鸿志、周本顺等,无一不是“两面人”中的绝色演员和代表。“两面人”可耻可恨的。梳理一些落马官员台上与台下的表现,无不充当了“两面人”的角色,其表现形形色色:有的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一套、人后又是一套;有的只严格要求别人,而对自己搞特殊、行特权;有的对上对下不一致,欺上瞒下;有的巧言令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一句话就是言行不一,口是心非。这些“两面人”不仅严重破坏了他们自身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声誉,对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构成严重威胁和挑战。“两面人”也是可悲的。其分裂人格是一种政治病态,即使有拖延时日的苟活,也迟早有自取其辱的一天。那些一边大唱反腐倡廉高调,一边大肆贪腐敛财的官员,无论如何伪装,无论演技多么高明,纵能蒙混一时,终不能骗过一世。上面提及“两面人”的下场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们既害了自己、害了家庭,害了社会,又害了党和政府。看一个人、认识一个人,不仅要看他是怎么说的,更要看他是怎么做的。坚决不做“两面人”,而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是对每一位党员干部的起码标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肩负着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神圣职责,理应襟怀坦荡、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不做“两面人”,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做到心里无私无愧、手中有公有廉,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注入强大正能量。《荀子·大略》有云:“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务必“敬其宝”“除其妖”。愿每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成为“国宝”而非“国妖”,若如此,“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复兴中国梦定将为期不远、指日可待。不做两面人心得体会篇2著名作家二月河在其代表作《乾隆皇帝》中,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典型“两面人”官员——普道昭。普道昭当初是一个当铺的老板,靠着为皇太后修建万福楼捐了一些银子,后经和珅推荐,乾隆帝派他去江苏青浦县当七品知县。他赴任时,仅带了一把珠算,细心的读者一开始就纳闷,为什么只带一把算盘呢。后来才终于明白,普道昭这么做,一是为了证明自己将来会为官清廉,二是为了方便计算自己在未来知县任上的损失。后来,普道昭不惜冒着杀头的风险在乾隆南巡的时候堵塞河道,逼停了皇帝的游船,让皇上看青浦县受灾、全县颗粒无收的情况下,他自己掏出银子置办施粥棚,得到全县百姓的爱戴等场景。甚至,演戏演到安排自己的亲戚当义工抬轿子的程度。普道昭将一个地地道道的清官演绎的出神入化。乾隆皇帝看到他的清廉爱民,一高兴就晋升他为江苏巡抚。经“隆恩”提拔的普道昭终于活得了“肥缺”,在巡抚高位上将官场当商场经营,鱼肉乡民、大肆敛财、贪得无厌。读者终于明白:原来普道昭多年甘于清贫的熬着只是披了一层爱民清廉的外衣,只是为了得到一个沽名钓誉获得“肥缺”的机会。后来普道昭被查处,在刑部公堂甚至大刑过后一直喊冤。众人不解:这样一个贪腐透顶的官员究竟还有何冤屈?令人苦笑不得的是,他竟要回自己的乌木算盘,边打边算自己在知县任上过7年苦日子的代价、经商的利润、施粥的开支、抬轿亲戚的工钱等等,甚至连这7年的利钱都一一算上,最后一算,他觉得自己巡抚任上贪的这些钱还不够付出的“成本”。他骨子里只有利润、而无责任,只有贪婪、而无戒尺,只有生意、而无百姓。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单纯”地可悲可恶的人,既然这么精于算计,为何选择当官?最后,乾隆皇帝看到他的申辩,气得无话可说,罚他到户部去做了账房先生,乾隆帝的处罚措施虽值得商榷,但是对于普道昭这样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人,天天看着银子却拿不到手,对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