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手抄报内容元旦小知识"元旦"作为一个词汇,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南北朝时,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汉代崔瑗《三子钗铭》中叫"元正",晋代庾阐《扬都赋》称"元辰",北齐《元会大享歌皇夏辞》呼为"元春",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诗中谓之"元朔",指的都是正月初一这一天。直到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的同时,才决定选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将西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元旦,列入法定假日。1、元旦是什么意思?“元”字的本义,是“开始、第一”的意思。而“旦”字,意思是“(某一)天”。所以,“元旦”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开始的那天,或者一年之中的第一天。2、元旦还有哪些别名?据我国史料记载,在历史上“元旦”有许多不同的称谓。在汉代崔瑗的《三子钗铭》中,这一天叫“元正”。此外,还有元日、元辰、元春、元朔、开年、上日、华岁等叫法。其中,王安石就写过一首著名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但在诸多称谓中,还是“元旦”的叫法最为最普遍。“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3、我国古代的“元旦”是不是如今的元旦?肯定不是。因为,元旦是西方公历(又称阳历)的1月1日,而在我国古代,实行的历法是农历(也叫阴历),所以古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元旦。实际上,我国古代的元旦,指的是春节。王安石的《元日》诗里,又是放鞭炮又是贴春联的,写得很明白了。4、现代“元旦”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即公历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举行了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从此,中国开始使用阳历纪年,并称阳历1月1日为“新年”。那么问题来了,阳历1月1日用了“新年”的名字,农历的正月初一该怎么办,总不能也叫“新年”吧?后来,想了个“春节”的名字,并经袁世凯批准施行,圆满解决了正月初一的烦恼。5、我国现行元旦是什么时候确立的?1949年9月27日,新中国成立前夕,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故把阳历1月1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则沿用“春节”的叫法。元旦的故事春节的故事我们都知道,是善良的人们团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吓走可恶的“年兽”,那么元旦的故事又是什么呢?据说,在4000多年以前,有一个皇帝叫“尧”。尧是一个很聪明,很勤奋的皇帝,他为百姓们办了很多好事,大家都很喜欢他,但是他的儿子却不够聪明,没有当皇帝的能力。于是他没把自己的皇位传给儿子,而是给了一个像他一样聪明善良的普通人,这个人叫舜。后来舜又学着尧的做法,把皇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对,就是“大禹治水”的禹,禹又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大家做了很多好事,也十分受人喜爱。后来人们就把尧死后,舜祭祀天地和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这就是古时候的元旦。古人是如何过元旦?北宋元旦——七天假在北宋时期,元旦是一年伊始,也被称为元日、元正、岁朝等。在这一天,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会大肆庆祝。《野客丛书》中说:"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元团、寒食……为大节日,七日假。"北宋的元旦相当于现在的春节,政府官员和上班族全部放假一星期。在元旦节日期间,百姓还可以参与赌博游戏——"关扑"。参与游戏的双方约定好价格,用铜钱在瓦罐内或地上掷,根据钱的字幕的多少来判定输赢,赢的人可折钱取走所扑的物品,输的人要付钱。关扑可以赌得很大,车马、地宅、歌姬、舞女,都可以作为赌资。这种一掷千金的游戏,一年到头只有元旦期间开放,甚至在元旦之夜,有钱人家的女子或入场观赌,或入店饮宴,《东京梦华录》中说,这种事情"惯习成风,不相笑讶"。明朝元旦——送贺卡贺卡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送祝福手段,从小到大我们都或多或少写过贺卡,收到过贺卡。其实送贺卡,在明朝天顺年间,就已经出现在民间了。中国人自古喜欢写信,用文字抒发情感。明朝时期,有人用二寸宽、三寸长的笺纸,在上面印制出美丽精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