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八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宋濂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积累重点词语及通假字等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朗读感悟识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并从中受到熏陶。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教学重点】具体叙述早年不畏困苦、勤奋学习的经过。【教学难点】对比手法说明“勤且艰”及主语省略的两种情况。【课前准备】U盘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教师口述,5分钟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二、理解文题:教师口述,5分钟从题目得知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一篇序)。序分为赠序和书序两部分。书序是书的序言,而赠序也就是赠言。那么是谁给谁的赠言呢?东阳是现在浙江省的一个地方。马生是姓马的一个后生。也就是宋濂给一个姓马的后生的赠言。“生”不是名字而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亲切的称呼。那么宋濂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三、作者简介:学生简介,识记。10分钟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kuí州(四川奉节)。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知识补充——“宋濂、刘基、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四.朗读全文,并疏通疑难字词的读音学生练读,查找字词。5分钟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嗜学(shi4)怠(dai4)叩问(kou4)绮秀(qi3)五、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指名学生朗读。2.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3.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六、课堂小结:七、布置作业:A:(学优生):背诵课文1段,识记常识。B:(中等生):背诵课文1段。C:(后三分之一学生):识记作者常识,练习字词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复习旧知:课文朗读,重点词语解释。教师展示大屏幕,提问。5分钟整体通译课文内容,有疑难词语师生共同解答。25分钟1.提出疑难词语: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可译为“借”。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B.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时指买到。没有办法买书来看。C.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D弗之怠。弗:副词,不。之:代词,指学习。“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不敢放松学习。E.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大。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游;交往。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不能与有名望的人交往。F.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焉:兼词,“于之”的合音,向他。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G.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H.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支:通“肢”。僵劲:僵硬。媵人: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拥覆:围盖。久而:时间副词,好久,“而”是副词词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