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九十六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春酒》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1.听读课文,筛选信息,能够概括出文中主要事件;2.通过合作探究,说说作者表达的情感;3.品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它好在哪里。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导语:过新年的气氛永远是那么温馨,每当我们谈起来都会有说不完的趣事,道不尽的民风民俗,它已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回忆”。那么,在我国浙江温州一带是如何过新年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女作家琦君的脚步,到她的家乡,感受一下她们过新年的故事。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是琦君母亲的骄傲,更是作者的回忆,让我们与作者一起,在这杯甘醇的“春酒”中尽情地陶醉吧!2、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三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后定居美国。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是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以她家乡浙江温州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副中国农村社会的朴素生活图景。琦君的作品,有与人不同的独特风格。特别是散文,作品中那股真挚的情意,感人至深。再加上笔致婉约,使文章散发着迷人的气息。二、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作者情感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思乡曲》)注意生字词:薏仁米、枸杞、橄榄、煨炖、如法炮制、家醅2、自读课文,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第1、2小组讨论)板书小结: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3、明确了文中所提到的三件事情,我们见识到了浙江一带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有的民土风俗孕育了特有的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我们来讨论一下这三件事情中分别体现了哪种美?我们分成三大组,第一组讨论第一件事情,第二组第二件事情,第三组第三件事情。大家共同讨论后确定。师板书这三种美: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4、我们回顾一下散文的特点是行散而神不散。大家一起来回味这三种美,想想把这三种不同的美联系在一起的是什么呢?作者在文章的最后提了出来,看看谁能够找到。对,就是“家乡味”,师板书家乡味,我们来体会一下,风俗是哪的风俗,人情是哪的人情,人性是哪的人性,对,作者始终都是围绕的家乡来展开的,这些美都是家乡的味道。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给时间让生再读课文,指明个别生发表看法,最后师总结:作者在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我们看到了作者写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对童年的怀念,不管是对什么的怀念,其间流淌的是浓浓的思念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师板书“思乡怀旧”四、品味语言感受到了作者呈现感情上面的美,我们再来体会下表现这种神美的形式-语言,品味下琦君这位散文大家笔下细腻温婉的文字。自己读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或者段落,试着有感情去朗读。师指明若干学生读,师生共同指导怎样去读。大家谈了自己认为好的语言,咱们一起来看看琦君是如何认为的。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她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五、拓展延伸细细品味她的这杯“春酒”,思乡之情、怀母之心、童年之味……纷纷涌上心头。让我们也拿起手中的笔,为逝去的、进行的美好时光“摄影”吧!写一写:描述一下家乡春节的有趣的民俗民风。字数150字左右。六、板书设计:19.春酒喝春酒喝会酒酿春酒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家乡味思乡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