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一)教学目的要求:1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对比、比较的写法。3感受语言的魅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新课:1.由古诗《山亭夏日》[唐]高骈(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导入。2.这首诗描绘了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夏》一文,表达的却是一种紧张、急促的旋律,表现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之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2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哪些段落是写夏天的热烈的?(第2、3段)①第二节中哪一个词语紧扣住了第一节中的“热烈”一词?“沸腾”一词。②通过写春天与夏天景物(比较),突出夏天的特点:“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夏天到了。”③在作者看来,夏天的色彩为什么是金黄的?“……——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春天的色彩与夏天的色彩相比较(对比)④怎样理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这句话?(2)哪些语段写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⑤侧面描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⑥两方面来写夏:白天到夜里/整个夏天里(3)作者为什么不歌颂春花秋月,而要赞美这充满紧张、急促旋律的夏天呢?——采用对比手法,作者写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动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