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能从多种角度来看狼,能对狼有客观、科学的了解;2、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特点,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并说出狼给人的启示;3、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4、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5、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诵文言课文,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缀()窘()苫蔽()()奔倚()数刀毙之()隧()入尻()尾chí()担持刀dāndān()()相向目似míng()意xiá()甚狼亦xiá()矣假mèi()2、填空。《狼》的作者,是朝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聊斋”是作者的名,“志异”的意思是。3、对照书底注释解释字词句,并将有疑问的写在下面。4、请写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5、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惧狼→()→()学习研讨:朗读全文并思考:1、本文的情节结构是什么?蒲松龄笔下的狼具有什么特点?请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并加以分析。2、本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当堂检测:一、积累与运用1.填空题。《狼》的作者是_________,他是_________朝人,本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解释划线的字。①缀行甚远()②一狼仍从()③屠大窘()④顾野有麦场()⑤积薪其中()⑥苫蔽成丘()⑦目似暝()⑧又数刀毙之()⑨一狼洞其中()⑩止露尻尾()⑾乃悟前狼假寐()⑿狼亦黠矣()3.辨析下列一词多义。①敌恐前后受敌()盖以诱敌()②以以刀劈狼首()盖以诱敌()③前狼不敢前()其一犬坐于前()④意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请将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③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④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⑤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做文后的题。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5.请试着从文中找出交待时间变化的词语。6.屠户对狼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7.屠户的机智体现在何处?8.从文中找出作者评价性的语句,写出来。9.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10.你遇到过突如其来的险情吗?你是如何脱险的?巩固延伸: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奔入伏焉:顾无计可以死之:方缚以带:遂负之以归:2、下列“以”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一样的是()A.以吹豕之法吹之B.方缚以带C.遂负之以归D.以刀劈狼首3.翻译句子。⑴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⑵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4、从本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第二课时学习目标: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文学作品中狼的形象特点,以及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并说出狼给人的启示。预习导学:1、收集有关狼的材料(1)成语(2)谚语(3)英语谚语(4)故事(5)文章(6)其它2、通过收集材料,你了解:狼的形象:人们对狼的态度:人们对狼态度的原因:3、你对狼的认识是:学习研讨(一)阅读《母狼的智慧》认真思考:1、大声朗读课文,思考文中的母狼是怎样的形象?作者对狼的态度如何?请结合文章相关语句来说说。2、假如你是老猎人,你会怎样处理这两只小狼,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二)比较阅读1、《狼》和《母狼的智慧》(1)两篇文学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还分别写出了狼的哪些其他特点?你对这两篇文章中的狼还有自己的理解吗?(2)从蒲松龄与毕淑敏对狼的议论或评价中看出这两篇文学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