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英才学校电子备课学科思想品德年级七年级主备人赵艳芳课题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1.尊重法律,增强法律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2.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法制观念,防微杜渐,自觉遵纪守法。2、能力提高杜绝不良行为的能力。3、知识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教学重点“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重难点突破方法)个人设想第二课时(总第13课时)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诱惑做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情境导入:(见教材P57——58页材料)讨论:①魏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贫乏、交友不慎、经不住不良诱惑、不能防微杜渐等,由小错误一步一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②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受到什么启示?(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板书)2、板书框题: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要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二、讲授新课1、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1)什么是法律?法律有何特点?(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概念)法律——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规范。教师讲述:法律这种行为规范不同于道德、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等其它社会行为规范。从制定上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当然这要经由国家的立法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来制定;其他的规范不是由国家制定的。道德规范是约定俗成的,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纪律规范是本单位制定的;章程是本组织制定的;宗教戒律是该宗教组织历史地形成和制定的。从发挥作用的保障机制上看,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警察、法庭等)保证实施的,其他规范则没有国家强制力做保障。道德,靠人们的信念、习惯和社会舆论的力量发挥作用;纪律和章程,靠本单位或本组织的行政力量来发挥作用;宗教戒律,主要靠信仰的力量、靠宗教纪律发挥作用。从适用范围上来看,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道德的适用范围广,但在阶级社会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并非某种道德为所有人尊奉。纪律、章程、宗教戒律等规范只在本单位、本组织、本宗教适用,即在局部适用,不能拿本单位的纪律处分外单位的人。当然,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又有着密切的联系。总之,概括法律规范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可以得出“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结论。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得出法律规范的特征。法律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三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2)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区别违法与犯罪,是法律的基本知识,又是法律对人们行为的禁止性规定,避免违法犯罪是人们行为底底线。违法,指不履行法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包括违反宪法的行为、违反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等几类,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接受刑罚的行为。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在所违反的法律、对社会的危害、应受到惩罚等方面,有着严格的界限。(3)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联系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是有联系的,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在现实生活中,一些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大多都是由不良行为开始,发展为一般违法,再由一般违法发一步一步走上犯罪道路的。如,前例中的魏某(教师可用此案例说明)。因此,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若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导致犯罪,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读图:教材P59页——本是花季少年说一说:你从这幅图中看出了什么?(认清不良行为的危害,预防违法犯罪。)试一试:“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请你举例说明。过度讲述:我们不仅要懂得学法、知法的重要性,关键是认识到遵守纪律、防微杜渐的重要性,自觉地遵纪守法。(板书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