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1《乘法分配律》是本章的难点,它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教材对于这部分内容的处理方法与前面讲乘法结合律的方法类似。通过观察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然后归纳、总结,用语言表述出来。在教学时,我也是按照教学参考书的建议安排教学过程的。先复习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接着导入新课通过(18+7)×6○18×6+7×6、20×(15+90)○20×15+20×3让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归纳,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并加以运用。教学过程中,导课比较快,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主观上是时间紧张,可课后想想,实际上是引导不到位。课堂上学生气氛不活跃,思维不积极,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结果,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如当天在作业时出现的问题就比较多:45×103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直接乘,不会简便;尤其是计算第1页共35页59×21+21时,学生发现不了它的特点,不会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说,本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多听课,多学习。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新思想、新方法,改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效率。2.加强同同课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3.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游刃有余。《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2《乘法分配律》一直是四则运算定律的一个难点,学生最容易出错。比如38与99相乘,就容易出现“只把38与100相乘后再减1”的错误。还有的学生在计算125×48时,会出现“125×(6×8)=125×6+125×8“这样的错误。究其原因,还是未能真正理解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在教学中,我也想了很多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比如让学生背乘法分配律的含义,经常让学生做点这样的易错题。可发现效果不是很明显,尤其是有几个孩子,一会就忘记了。后来,我想:还是必须从理解乘法的意义中去学会乘法分配律。于是,我就在辅导这几名学生时,要求他们说出每一个算式表示的含义,再说一说自己做错的算式的含义,从而在对比中来发现、理解自己的错误,明白了自己错误的第2页共35页原因后,再来思考正确的解题思路,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效果好多了。《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3《新课程标准》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然而,这些新的教学理念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呢?几年来,我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下面,就“乘法分配律”一教学片断,谈谈自己对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片断]师:(出示课件)树勋中心小学购买舞蹈服装,每件上衣65元,每条裤子35元,购买12套衣服一共要多少元?(能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算算吗?)生:(6535)×12=1200(元)生:65×1235×12=1200(元)师:每个算式的结果都是1200元,那么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生:(6535)×12=65×1235×12师:刚才我们是通过计算发现两个算式相等的,大家能根据题意说说两个算式为什么相等吗?(学生小组讨论)(过了一会儿,有几个同学举起了小手,教师指名回答。)第3页共35页生:我们小组认为:我们知道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合起来叫一套衣服,就是65元和35元的和,买12套衣服的价钱就是12个65元和12个35元的和;每件上衣65元,12件上衣的价钱就是12个65元,每条裤子35元,12条裤子就是12个35元,合起来也是12套衣服的价钱,所以(6535)×12=65×1235×12。师:哪位同学听懂了他说的意思?请用简单的语言说一遍。生:12个65加12个35等于12个65与35的和。师:请同桌互相说一遍。师:照这样,你能再写出几组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