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课题八、《国家利益至上》1、国家好大家才会好课型新授课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及其重要性2、懂得维护国家的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爱国意识3、培养学生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的意识,积极践行维护国家利益重难点教学重点国家利益的作用。教学难点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教法学法教法:情景教学、体验教学,讲述教学。学法:交流探究相结合。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一、查学诊断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检测题:(1)国家利益涉及政治、经济、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包括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等。(2)国家的核心利益包括国家主权、国家、领土完整、国家、宪法确立的国家和社会大局稳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学生活动:学生自主回答。设计意图:检测学生通过预习对国家利益的整体感知。二、示标导入(宋体小四)教师活动:展示歌曲《国家》学生活动:听歌曲《国家》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歌曲中整体感知国与家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导学施教(宋体小四)教师活动:1、教师展示导语:在我们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国兴我荣,国衰我耻。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要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学生活动:学生集体朗读。设计意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本节课的组员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认识国家利益活动一:运用用你的经验(p-86)一二·九运动又称为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爱国学生悲愤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教师提问:你如何理解“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里了”这句话?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句话生动准确地概括了“一二•九”运动爆发前,中华民族所面临的严峻社会形势这句话警醒人们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已经到了千钧一发之际,它象号角,号召人们赶快行动起来救亡图存!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1、我们与祖国的感情教师总结:祖国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她以广袤的土地和灿烂辉煌的思想文化,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国家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以及对伟大祖国,我们每个人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决不允许她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亵渎和损害。2、国家利益的内涵活动二:探究与分享(p-87):“国”的意义(展示教材P87“探究与分享”)思考:结合篆书“国”字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分析国家生存和发展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教师讲述:国字原作“或”,字形像“戈”守卫“口”。后来在字的周围加方框表示疆域,于是就构成了“國”字。『提示』“國”字的大“囗”表示疆土地域的境界和范围,并表示国家周边应该有防;小“口”为国境线里的人口;“戈”作为古代的兵器,对外抵御侵略,对内维持治安(所以,“戈”部署在国境线和人口之间);“或”字下方的“一”表示土地,表明国家与土地、农业之密切关联。《说文》说:“国,邦也;从囗从或”。按照古人的理解,一个国家必须具备四个条件:一是人口,以小“口”代表;二是土地,以“-”代表;三是军队组织,以“戈”代表;四是范围,以大“囗”代表。把这四个条件组合起来,便成了一个“国”字。因此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人口、土地、战士(军事)、资源等。教师总结:(1)国家利益的概念①含义:国家利益是一个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需求和发展需求的总和;②构成要素: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③重要性:它们关系民族生存、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