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年级语文下册 苏武牧羊 3教案 沪教版VIP免费

四年级语文下册 苏武牧羊 3教案 沪教版_第1页
1/3
四年级语文下册 苏武牧羊 3教案 沪教版_第2页
2/3
四年级语文下册 苏武牧羊 3教案 沪教版_第3页
3/3
苏武牧羊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恭恭敬敬、旌节、气节、置之度外、屈指可数”等词语。2.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感受与学习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讲读课文的第五到第六节,苏武在极其艰难的困境中,宁死不屈,忠诚于本民族与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品味关键词语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品格。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出示插图,认识苏武板书:苏武2.简介:苏武和西汉的历史背景,及两国的关系。3.板书:牧羊理解:牧课题补充完整4.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中有几次写到旌节?苏武又是怎样对待这支旌节的?2.交流板书(1)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理解:旌节板书板书:接指导朗读:读出苏武郑重其事的态度。(2)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板书:握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宁死不屈的精神。1(3)苏武不等卫律说完,怒目圆睁,手举旌节大声喝道:“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汉朝的臣下,而今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板书:举指导朗读:读出苏武内心极其愤慨的语气。过渡:看来,这两次斗争无论匈奴王是威逼还是利诱,都无法使苏武屈服。在这种情况下,他又生出了一计。那便是——苏武牧羊,那他牧的是什么羊呢?三、学习第三、第四重点节(1)轻声自由读读第4小节,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2)学生交流。(3)小结:你看,这真是一个毒计,匈奴王真是阴险狡诈呀!但苏武又是怎样面对的呢?(4)学生默读第五节,划出让你感动的句子。(5)逐句出示,加以理解。A.北海边野草遍地,没有人烟,惟一和苏武作伴的,就是那支旌节。(内心是孤独的,生活是寂寞的,但是在精神上有追求,有一种坚定的信念。)B.苏武顽强地忍受着各种折磨。饿了,他就挖野菜、逮野兔充饥;渴了,他就捧一把雪止渴;冷了,他就和羊群依偎在一起取暖。师生对读,(感受到后面的话是把前面的折磨写具体了)教师引读,(让学生感受到苏武在想尽办法克服种种困难)板书:饿渴冷出示图片,想象苏武还会面临哪些困难?C.苏武早就把生死置之度外,却始终手持那支旌节,不论白天放羊,晚上睡觉总不离手。理解:置之度外(要学生感悟到苏武不是为自己活,而是在为国家而活。D.他经常仰望着南飞的大雁,屈指计算日子,盼望有一天能举着旌节回到祖国。抓关键词:经常(换词)——常常,时常,南飞的大雁:汉朝在南方,南方代表祖国,多想成为一只自由的大雁,早日回到祖国。屈指计算日子:再次体会归心似箭。盼望:望眼欲穿,归国心切2小结:苏武就是这样一个宁死不屈,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让我们充满深情地读读这一节。四、学习第六节过渡:茫茫荒漠,野草丛生,人烟绝迹,苏武时时刻刻紧紧握着这支和他患难与共的旌节。多少年等待,多少年期盼,整整十九年过去了,苏武在异乡历尽了千心万苦,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经过汉朝的多次交涉,匈奴王终于答应放苏武回国。1.抓住40岁,已满头白发2.出示句子,改成肯定句,再改成反问句五、总结课文1.过渡:学到这,你觉得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在敌人面前不屈不饶,,坚持正义,坚决维护国家尊严的人。他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位爱国志士。2.评价:后人是这样评价他的。牧羊十九年,留胡节不褥。任海枯石烂,心如铁石坚。3.激发兴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还有许多像苏武那样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林则徐等人,我们不仅要敬佩他们,而且要学习他们,热爱祖国,忠诚祖国,报效祖国,有兴趣的同学可去图书馆或上网搜索有关内容,下节课我们来交流。3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四年级语文下册 苏武牧羊 3教案 沪教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