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内容:学习现代诗歌《雨巷》《寂寞》《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我遥望》《麦地》二、学习目标学习重点,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三、知识归纳总结象征:艺术创作的基本艺术手法之一。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象征的本体意义和象征意义之间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艺术家对本体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会使艺术欣赏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含义。另外,根据传统习惯和一定的社会习俗,选择人民群众熟知的象征物作为本体,也可表达一种特定的意蕴。如红色象征喜庆、白色象征哀悼、喜鹊象征吉祥、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鸳鸯象征爱情等。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象征可分为隐寓性象征和暗示性象征两种。象征不同于比喻,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为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比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意象:感受诗歌的美,主要是通过对意象的把握实现的。“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它由情和景这两个元素构成。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意象便是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它是人类主体思考和概括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具象显现。有了“人”、“桂花”“月”、“鸟”、“涧”等意象,于是便有了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静谧恬然;有了“月”和“江”的组合,于是才有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人生探问和深沉的宇宙意识。可见,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对诗歌产生全面而深入的把握,我们才会有深挚的审美情感。这里试举几例:花,是古代和现代诗歌永恒的意象,但在诗歌当中,诗人借花表现出来的感情却不尽相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片花的海洋不仅写出了海子对生活的热爱,也衬托了他的孤独和封闭。“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花又象征着戴望舒的低徊和迷茫。“感时花溅泪”、“花自飘零水自流”,花开花落,几许哀愁不尽,河边院中的姹紫嫣红都在轻轻诉说着人世、爱情、生命的感怀。用心爱心专心鸟,也是诗人们常用的意象。“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乐府诗中用孔雀起兴,又代表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艾青用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笔下的青鸟代表了诗人对爱情的无限希望。在平时的诗歌学习中,同学们可以先从课本入手,先熟读课本中的诗歌,标出每一首诗歌中的意象,并对这些意象进行了分类,结合每一首诗的思想内容,展开联想和想象,对意象进行分析,然后,把这些意象串联起来,比较各种意象,把握意象中包含的深刻意蕴,领会意象组成的意境以及意境中透射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思想倾向。四、课文分析(一)雨巷作家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早期诗作凄婉朦胧,后期诗作则趋于写实、明朗,主要作品有《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等诗集。问题1、“我”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作者戴望舒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