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荷叶伞教材分析:《荷叶伞》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出版社)二年级上册第10课。这是一篇充满爱意、内容浅近的童话故事。文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再现了风雨中小青蛙送给小狐狸、小白兔等荷叶伞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小青蛙热心、乐于助人的品格。课文语言生动有趣,在朗读表演的学习过程中渗透人文情感,培养阅读兴趣。设计理念:一、本节课设计理念明确清晰。老师在备课、上课的时候,把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感放在首位,结合教材,体现了童话故事的生动有趣、极富感染力的特点,从中渗透了课标要求的人文情感方面的内容。本节课很有趣,老师在有韵律的、欢快的气氛中,在节奏非常和谐的语言环境中叫学生练习朗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实施了人文教育。在具体的语境中激发学生热爱童话的情感。二、本节课注意学生的阅读。开始老师范读以后让学生初读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同时发现问题。然后在感知部分句式相似的问题解决后再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质量就有了新的提升,就为进一步的感悟打下了基础。三、流程、步骤安排科学。主要表现在:1.从导入新课直到全课结束,紧紧扣住课文,不蔓出,不旁枝。2.强调了随文识字,理解词意。3.本课是第二课时,导语设计和师生互动等教学过程都体现了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牢牢把握住这一点,把重心放在练读、感悟课文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现句式相似之处,教师没有过多地分析词句、讲解课文。4.拓展延伸,个性体验。学生通过自选角色,自由组合进行表演,以展示各不同的感受和欣赏课文的层次性,以及对课文角色的理解。5.师生互动。教师采访小演员,一起总结课文。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创设了和谐而活跃的课堂气氛。附:教学流程图创设情境,引发情感(板书课题、激趣导入)展开想象,体会开头美(品读一、二段)通过比较,感知课文(小组合作,感知句式的相似)拓展延伸,个性体验(学生选择角色,展示表演)补充板书,进行总结(师生一起口头总结)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喜爱童话故事,能借助课文续编、演青蛙借伞的故事。3.感悟人与人之间要热心、互助、友爱相处的交际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乐于续编故事,懂得互相关心。教具准备:课件、头饰、荷叶、配乐朗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发情感。1.激趣导入。(1)(拿出荷叶)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教师板书“荷叶”二字)你觉得它像什么?(补充完整课题“荷叶伞”)(2)看画面,听课文配乐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在美丽的荷花塘边,一场欢乐的音乐会正在进行,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吧!(播放配乐教师朗读课文)2.这么美妙的音乐会,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在雨中欢乐的舞蹈,大家想一块儿参加吗?让我们也一起来读读这个童话故事吧。(全班自由读课文)问:课文讲了小青蛙把荷叶伞借给了谁?(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在下雨的时候,小青蛙把荷叶伞借给了小动物们。落实语言训练。)二、展开想象,体会开头美。1.指名读一、二自然段。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下雨啦,青蛙们都躲到荷叶下面去了。)你最喜欢哪一句?读给大家听听吧。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做出以下指导:(1)理解“和着”的意思;老师击节奏,请你和着老师的节奏点点头或跺跺脚。(或先做动作,再从动作上升到“和”的意思上来。)(2)雨点落下来会是怎样的节奏?雨一会大,一会小,发出嗒嗒的声音,这像什么?(鼓点声)(3)有了鼓点青蛙们会会干什么呢?(4)有音乐有舞蹈时,你心情怎样?(好快活)我们一起来边做动作边读,好吗?2.学生再次有感情地品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三、通过比较,感知课文。1.学习课文第三——六自然段。(1)课文接着写青蛙借伞给谁和谁?(小狐狸、两只小白兔)(出示课件)看看谁来了?小狐狸心里想什么?青蛙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呢?2.美美地读三、四自然段,表扬表扬小青蛙。3.分小组合作学习,读一读课文五、六自然段再回过头来瞧瞧三、四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找句式的相似处)4.采用对比着读一读的方法,印证学生的发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