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一化学《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教案一、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金属单质的性质是金属元素性质的反映,是了解金属化合物性质的基础。本节要介绍的金属,也仅是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几种常见金属。初中化学中介绍的金属主要是铝、铁和铜,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化学性质只提及铝与氧气的反应,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二、学情分析1、初三已经学习过铁、镁、铝等金属的有关性质;2、曾经背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知道金属的活动性顺序;3、对于高中阶段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他们还没有开始接触,一般都不懂得从结构上去分析演绎。4、高一年级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三、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学会新旧知识结合,用以学知识解决新问题②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③通过演示、探究实验,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以及从分析现象中得出结论。(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②通过思考和交流、实验和观察、探究实验,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精神。(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有趣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吹泡泡实验)等实验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四、重点难点重点: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难点:实验因素难控制五、教学策略与手段1、边讲边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建构理念。2、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总结归纳在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探究完后及时总结分析这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从整体上把握氧化还原反应与本节课的融合。六、教学过程用心爱心专心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