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20XX年11月23日)三年来,我乡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坚持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实施“农业稳乡、项目立乡、生态优乡、和谐建乡、产业化富民、区域性对接”六大战略和“111155”强乡富民工程,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完成了砂岗、涝池、燕儿坪、老鹳等4个村的新农村建设任务,建成省级试点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村3个。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水阜乡位于XX县区城西南部,距县城13公里,全乡共辖7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3915户15488人,其中农户3721户,农业人口15255人。农村劳动力8216人,其中男劳力4271人,女劳力3945人。总面积25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5869亩,其中水地23639亩,人均水地1.59亩。全乡共有私营企业5家。共有独立初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小学4所,在校师生1804人。共有卫生院所8家,卫生技术人员35人。信用社、供销社、电管站、邮政1所、移动营业厅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我乡文化底蕴深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鼓子的发源地。20XX年全乡实现农业增加值5242万元,实现非公经济增加值47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57元,完成地区性财政收入391.6万元。二、主要工作(一)培育特色产业,发展都市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按照“服务城市、发展农村、提升农业、富裕农民”的要求,充分发挥我乡邻近县城的优势,始终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来抓,进一步优化布局,培育特色产业,着力发展都市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第1页共9页一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按照“抓龙头、育产业、强基础、拓市场、促增收”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利用砂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涝池、砂岗、老鹳村西甜瓜产业,共种植西甜瓜11420亩,其中优质无公害富硒白兰瓜3000亩。充分发挥国家退耕还林的政策激励作用,精心培育和打造“皋兰金枣”特色品牌,在涝池、砂岗等村巩固发展枣树间套金银花产业,新栽植1200亩,总面积巩固在12000亩以上。实施设施农业新建改建项目,投资80万元,在燕儿坪村新建高架大棚200亩;积极争取资金172万元,在老鹳村改良高架大棚180亩,项目建成后,全乡设施农业面积将达到2600多亩,初步形成了以长川200亩日光温室为中心的“千亩设施农业园区”。依托同泰、禾丰种业有限公司,争取核桃苗木1.4万株,在砂岗村栽植核2桃树200亩。二是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加强科技培训工作,针对全乡各村农牧业发展特色,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开展定向式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累计共举办农业科技培训班15期,培训农民达1200多人(次)。(二)统筹各项事业,发展乡域经济,新农村建设成果得到巩固。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围绕农业产业化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特色基地建设等重大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深化呈现交通一体化建设,完成涝池大拐子至永登平岘村、长川至文山桥、109线至燕儿坪村,砂岗、涝池等8条46.4公里道路硬化工程,基本实现了全乡道路硬化村村通的目标。组织实施了砂岗、涝池等村的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共衬砌渠道97公里,新建蓄水塘坝5座,维修机井6眼,倒虹吸1处,完成人畜安全饮水一期、二期管道铺设工程,人畜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5%。投资9.8万元,在全乡新建垃圾台35个。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臵率已达85%,实现集中收运处理全覆盖。砂岗、涝池、燕儿坪、老鹳四个新农村供水、供电、排洪、通讯、环卫、文体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有效改善,第2页共9页二是城乡充分就业不断促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不断加强城乡新型社区就业服务指导工作,整合乡村(社区)、企业及社会力量,加强就业培训,抓好岗位推介,重点抓好失地农民充分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三3年来举办劳动技能培训12期,有效输转失地农民和农村富余劳动力1000余人。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工作,农村参合率达到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