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短诗五首-知识探究《断章》一诗,很多人说是情诗,一个是白天夜晚都在关注着、想念着心上人的人;一个是被别人深爱着自己却毫无察觉的人,是写爱情、写单相思。一位文学批评家则认为诗中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被社会当作装饰物的悲哀。而诗人自己对这两种说法都不以为然。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思路提示:这首诗从表面上看是两个看风景人在观景时相互之间所发生的那种极有情趣的戏剧性的关系,可以用哲学上的相对论来理解。诗中的主客体有转化和位移,这也可以说明你爱自然,自然也会同样地爱你——这就是这首诗的理趣所在。当然最普遍的看法,应该是一首情诗,“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情诗。参考答案:这首诗可以说是写一个人对另一个的爱恋,也可以说是讲了那种相对性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讲了一个理趣,类似于辛弃疾的那种“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此”的那种理趣。现代诗人芦获因为曾经和毛主席屡次探讨中国古典文学,而在世间传名。作为一个很有时代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必然具有时代的烙印。仔细阅读《风雨》一诗,思考: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这个“忧怀”里包含着什么?思路提示:诗中词语的理解离不开整首诗的语言环境,“我有年轻的舵手的忧怀”的下一句是“在大地的海上”,也就是说,因为“在大地的海上”,所以,我满腹忧怀,那么这是怎样的大地呢,前文有交代,“风”“雨”向大地卷来。所以很自然地,我的忧怀自然就是作为一个有志青年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参考答案:这个“忧怀”指的是在当时风雨如晦的中国,一个有志向的、敢于劈波斩浪的青年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忧虑。《错误》一诗,是郑愁予1954年创作的,发表后广为传诵。有人评价说,一时间整个台湾岛都响起了“达达的马蹄”声。它被认为是唐宋爱情、闺怨诗词的“现代版”。诵读这首诗,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这首诗的题目是“错误”,第三节又提到“美丽的错误”。请你回答为什么说那“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呢?思路提示:“美丽的错误”可以说是这首诗的诗眼。首先,错在哪里呢?“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即是对“错误”的回答,原来女子在苦苦地等待归人,而在“达达的马蹄声”中来的却是过客。为何说她在苦苦地等待归人呢?因为诗中说:“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为何是个“美丽的错误”呢?“达达的马蹄”起先代表着美丽,在女子的郁闷中,突然响起了“达达的马蹄”声,令女子的眼前一亮,可是命运总是爱捉弄人,来的是“过客”而不是“归人”,所以说是“美丽的错误”。以上感悟离不开对故事情境的想象。因为这首诗歌营造的情境含蓄动人,有故事性,所以每个读者都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加进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来品读这首诗。参考答案:“达达的马蹄”令等待中的女子以为路过的是“归人”,眼前一亮,心中一喜,所以“美丽”,但可惜,路过的是“过客”,而不是“归人”,所以说是“美丽的错误”。2.在《错误》一诗中,运用了独特的意象特征。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且说说它们有怎样的独特性吗?思路提示:《错误》一诗在意象的选择上,体现了一种古典美。像“柳絮”是古诗中常用来表“离别”的意象,“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郑愁予可以说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参考答案:《错误》一诗中,作者所选择的意象有“容颜”“莲花”“跫音”“春帷”“东风”“马蹄”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常用的意象,传达出了一种柔美细腻、委婉含蓄的意象特征,具有浓郁的江南文化气息,也使这首诗个性鲜明、久盛不衰。保尔·福尔(1872~1960),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不懈地写作“巴拉德”(Ballades,民歌形式的短歌),这是他毕生创作诗歌的固定形式。所以我们读到的这首《回旋舞》像一首民歌,语言通俗,句式简单,表达了一种单纯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类似于中国的西部民歌。读《回旋舞》一诗,思考:诗的前两节都是以“假如”一词引领第一句,而到了第三节却把“假如”放在末一句,作者这样改变,有怎样的意图呢?思路提示:句式的改变往往是为了突出某种思想,某个意思,这就是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