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高中化学3.2.3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课时)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本节主要讨论定量分析中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2、解析:从中和滴定的原理讨论了三个问题:第一、酸碱反应的实质,第二、酸碱中和滴定的计算依据和计算,第三、如何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进行完全。教材第二部分主要利用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2)、初步学会分析酸碱中和滴定的误差2、解析:(1)、学习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知道中和滴定的操作方法(2)、能根据酸碱中和原理分析中和滴定的误差三、教学问题诊断一是实验原理比较复杂;二是实验仪器目前在中学少见;三是本实验在中学是为数不多的定量实验操作之一,要求较高,有一定难度。因此,一方面应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基本实验操作练习,并通过对实验误差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实验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考虑到本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可将该活动纳入到高中“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四、教学过程一、酸碱中和滴定原理。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标准溶液)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待测溶液或未知溶液)的方法叫做酸碱中和滴定。2、原理:以酸碱中和反应为基础,H++OH-=H2O在滴定达到终点(即酸碱恰好反应)时:有n(H+)=n(OH-)3、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H++OH-=H2O4、酸碱中和反应时量的关系n(H+)=n(OH-)若是一元酸和一元碱反应则有:n酸=n碱问题到底应测得哪些数据才能求出C(HCl)?现在我们用0.1mol/L的NaOH标准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C酸.V酸=C碱.V碱(只适用于一元酸、碱)C碱——已知C酸——待测目标V酸——未知V碱——未知两未知体积V酸、V碱用滴定管准确测定判断中和反应恰好完成,即达到滴定的终点:C酸.V酸=C碱.V碱1用指示剂(常用酚酞或甲基橙)用量:2~3滴例题1:用0.1000mol/L的HCl溶液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滴定完成时,用去HCl溶液12.50mL。通过中和滴定测得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二、酸碱中和滴定的操作(一)、滴定管的使用1.检查是否漏水2.洗涤:先水洗,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3.排气泡,调液面:先装入液体至“0”刻度以上2-3厘米处,排净气泡后调整液面到“0”或“0”以下,记下刻度,注意平视不能仰视或俯视4.滴液:左手握住滴定管活塞(或挤压玻璃球)右手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着锥形瓶颜色的变化酸式滴定管的用法注意:0刻度在上,上下部各有一段无刻度,滴定管准确到0.1ml,读到0.01ml例2、(99年上海)下列叙述仪器“0”刻度位置正确的是()A、在量筒的上端B、在滴定管上端C、在托盘天平刻度尺的正中D、在托盘天平刻皮尺的右边练1:量取25.00mL,KMnO4溶液可选用仪器()A.50mL量筒,B.100mL量筒C.50mL酸式滴定管,D.50mL碱式滴定管练2:50ml的滴定管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20.00处,若把滴定管中溶液全部排出,则体积()A、等于30B、等于20C、大于30D、小于30(二)酸碱中和滴定终点的确定①常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色中间色碱色甲基橙红色3.1——橙色——4.4黄色石蕊红色5.0——紫色——8.0蓝色酚酞无色8.2——粉红色——10红色②指示剂的选择原则A、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尽可能接近中和时的pHB、颜色变化明显。常用中和滴定指示剂酚酞甲基橙③指示剂的用量2—3滴④滴定终点确定例如:指示剂选择不当会有误差:以盐酸做标准液滴定氨水时,用酚酞做指示剂,测定的氨水的浓度将偏低,因为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NH4Cl溶液的pH值小于7,而酚酞的变色范围是8-10,滴入盐酸到pH为8就终止实验了,用去的盐酸偏少。所以应选用甲基橙为好。滴定终点时溶液的pH值尽可能与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一致。所以:指示剂的选择强酸滴定弱碱选甲基橙甲基橙:(红)-3.1~橙色~4.4-(黄)强碱滴定弱酸选酚酞2酚酞:(无)-8.2~粉红色~10.0-(红)强酸滴定强碱酚酞或甲基橙练习3.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它们一定相等的量是()A.质量B.物质的量C.物质的量浓度D.酸提供的H+和碱提供OH-的物质的量练习4、用10ml的量筒量取液体,数据记录正确的是()A8B8.01.C7.78D8.1练习5、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