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7.4《山民》教案 粤教版必修2VIP免费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7.4《山民》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1/4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7.4《山民》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2/4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7.4《山民》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3/4
电子教案课题中国现代诗歌四首之<<山民>>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2.过程与方法——要求背诵,让学生进行创意诵读;意象分析法,通过分析意象的深层含义来鉴赏诗歌,并让学生展开讨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把握课文深邃的思想:对个体生命与生存价值的认识、评判及作者个性意识的复苏。教学难点1.注意诗歌的意象及作者在诗中的思想感情。2.培养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以及审美情趣。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多媒体音频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学过一篇寓言故事,取自《列子·汤问》,故事里有两个人物,一个叫愚公,一个叫智叟,谁能背一背这个故事的关键的几句话?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关于山与路的诗歌——《山民》。二、导读剖析领悟1.首先,我们来解题:“山民”指什么人?幻灯片显示:生在山里,活在山里,死在山里,埋在山里的劳动人民2.请同学们齐声朗读这首诗歌。3.示范朗读:(教师或播放音频)四步解读诗歌:1.请同学们在听朗读的时候思考地找出最核心的意象。山――海――路2.品味诗歌的语言风格。请同学们讨论:这首诗歌与前边学过的三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不同?平淡质朴散文化叙事讨论:若你来写这样题目的诗歌,你会选用怎样的语言?你会用《欢乐》、《雨巷》中的优美的诗歌语言吗?结论:诗歌选用的是本质的、无修饰的、山民的语言。3.领略诗歌的表现手法。象征手法诗歌中的意象不仅仅是字面意象山象征着()路象征着()海象征着()4.探讨被重写的现代寓言。讨论:比较我们学过的古代寓言《愚公移山》,找出两个故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愚公移山》山阻塞路艰险人移山代代努力,其诚感天《山民》山阻塞路修远人出山代代疲倦,其惰恨天区别在于最后的态度与做法。在这个现代寓言中,我们读到了:令我们起敬的是,数个“山民”就在这种状态下平凡地生存着、生活着。这种平凡背后的坚韧,恰是我们该肃然起敬的令我们遗憾的是:父辈安于命运、固守乡土、不知向外发展,这是封闭性的社会中保守、惰性力量的表现,它使人“疲倦”、沮丧。诗中的“他”,虽和父辈的想法不同:他知道群山外面有广阔的世界,有走出群山去看大海的想法,甚至有即使自己走不出群山,也要让子辈继续走下去的筹划;但路途的漫长、遥远、艰辛,使他“疲倦”而怯于前行。结尾“他”的“遗憾”,更具有讽刺意味。父辈不知而不为,“他”却知而不为,耽于幻想而却不行动,不愿种树,只想乘凉。“他”和父辈实质上并无两样,都缺乏冲破传统的开拓意识和披荆斩棘的精神,“他”也是被针砭的对板书设计课后作业必做选做搜集“第三代诗”相关资料其他观看视频《歌声飘过三十年》第二场课后随想这篇诗歌的时代特色意味着它难于被现在的孩子所理解,我只能试图发掘其中的普遍性情感,谈不上哲学性解读。从山到海是所有浪子的心声,在海望山又何尝不是呢?所以我选了那段视频作课外作业,歌词与这首诗在时代文化特色上相当近似,那是70年代生人的青春期,80年代生人的童年。若今天的孩子去听,父母有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2.7.4《山民》教案 粤教版必修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