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实验中学高中语文一个人的遭遇新人教版必修2【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的叙事、抒情线索。2、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理解和平的愿望,战争的罪恶。3、启迪学生反思战争的危害,珍视和平和生命。【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字、词【教学难点】理解作者详略安排的意图【预习案】一、相关知识作者简介:肖洛霍夫(1905-1984),前苏联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1965年,肖洛霍夫“用于他在描绘顿河的史诗式的作品中,以艺术家的力量和正直,表现了俄国人民生活中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面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二、教材知识助读1、两次世界大战给各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想象的痛苦。时至今日,世界上的枪炮声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每天都在毁灭生命,毁灭财富。让我们苏联作家肖洛霍夫去感受二战的残酷,去感受一个人的悲惨遭遇……,去感受那血雨腥风的时代。2、近义词辨析:邂逅:指以前见过的人,也可以用来指不曾相识的相遇,又含有一丝缘分。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掩蔽:着重指遮蔽,对象是人或物,不能用于抽象事物,多用于军事、治安场合。掩藏:着重指隐藏,对象常是人、物,使用范围较广。震动:指重大事情、消息震动人心。震荡:着重指动荡不定,多较强烈并带有一定的持续性,多用于具体物体。安定: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安宁:秩序正常,没有骚扰。3、补充词义:翘楚:喻指秀美的林木。人们用“人中翘楚”、“个中翘楚”、“行业翘楚”,比喻杰出人士。草菅(jiān)人命:把人命看作野草。指任意残害人命。三、预习自测:1、给加点字注音:塞车(sāi)塞责(sè)堵塞(sè)边塞(sài)活塞(sāi)哄堂大笑(hōng)哄骗(hǒng)哄逗(hǒng)起哄(hòng)狙击(jū)瓦砾(lì)嗜好(shì)窒闷(zhì)胡诌(zhōu)梗概(gěng)粘住(zhān)粘贴(zhān)粘稠(nián)邂逅(xièhòu)刹那(chà)翘首(qiáo)翘楚(qiáo)翘尾巴(qio)一撮盐(cūo)一撮(zuǒ)毛【探究案】1、【预习探究】题目是《一个人的遭遇》,那么这个人是谁?他有哪些遭遇?他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即指本文的两条线索,一是主人公的遭遇线索,二是主人公的情感线索)明确:索科洛夫A遭遇线索:①上了前线-------战争刚爆发,木工索科洛夫就上了前线②被俘受尽折磨------在战争中,他走过了一条苦难的艰巨道路:他被俘过;在集中营里做过受尽折磨的苦工;③逃出集中营——“激动极了”。因为两年来没有受到过人的待遇,一方面挨打,另一方面要挨饿;反衬出战争的残酷和罪恶。④妻女被炸死——从索科洛夫由激动、兴奋到极度悲痛这样的心理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战争对于人的精神伤害,说明战争的罪恶和残酷。⑤儿子牺牲——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失去所有的亲人更为痛苦的事呢!这样的一种悲痛欲绝的心理正是由于战争造成的!⑥得到一个新的儿子B情感变化线索:战争被俘(痛苦)-----带人逃回(惊喜)家毁妻亡(痛苦)-----儿子幸免(惊喜)妻死家亡(痛苦)-----儿有出息(惊喜)儿死沙场(痛苦)-----又得新儿(惊喜)日念亡人(痛苦)【课内探究案】①本文中,索科洛夫的命运是悲惨的,在向陌生的“我”口述自己的经历时他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通过他的讲述能概括出他的性格特点吗?——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感伤的,然而又流露出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他忠厚朴实,在苦难中坚忍不拔,受尽摧残而心地依旧善良。②阅读本文可知:索科洛夫领养凡尼亚部分写得特别详细?这是为什么?——这部分是索科洛夫情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出来的重要契机。两个饱受战争创痛的人就像被飓风卷到一起的树叶,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③索科洛夫用善意的谎言“骗”来儿子,请结合具体描写说说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索科洛夫这样做是出于同情和爱。出于对家庭生活的向往。④最后一节中,凡尼亚举手向“我”告别时,“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我”为什么不想让孩子看到眼泪?——读懂了索科海味人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