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的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涉及到的内容多,有七大历史事件;篇幅长;跨度大,从1919年——1949年;课时少。倘若完全按照教材的编排程序实施教学,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杂乱而枯燥;教师实施起来,要么无限制的拖延教学课时,要么紧紧张张仓仓促促的完成上课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模块的整体设计和教材内容的整和,凸显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性.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比较全面的了解有关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基本史实;通过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的曲折和不平凡的经历,特别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重要紧急关头作出重大决定:进军井冈山、红军长征的路线问题、抗日战争的路线、解放战争的战略等历史事件的学习,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主要矛盾,迎合时代的潮流,实事求是和果断正确的处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五四”精神;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刻认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进一步认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道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五四风雷国共合作红军长征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意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五四运动、遵义会议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成长壮大四.学情分析篇幅长;跨度大,从1919年——1949年;课时少。那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杂乱而枯燥;五、教学方法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在研习本课提供的较多历史材料(包括图片)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懂得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1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采用情景问题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展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一组照片,可以是历史的真实照片、或是反映历史的一组邮票、或是选取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几幅浮雕,还可以用教材中比较典型的图片等素材。然后提出问题1:你从每一幅画面中,分别解读到哪些信息?在学生回答出了五四运动、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图片信息后,设置问题2:如果将这一组图片作为整体进行解读,我们又可以获取什么信息?从而以此导入新课标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五四运动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爆发的?如何评价?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教材,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原因。这时在进一步提出问题: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在引导学生分析基础上,教师列表总结)名称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反帝反封主力人民群众人民群众领导阶级(最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结果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革命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革命范畴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设计意图:对五四远动有一个初步认识,并注重对学生对比分析能力的培养。、探究二: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标志,有何意义。中共与以往任何政党相比是一个新型政党,它“新”在何处?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归纳概括第一个问题,对第二个问题教师可从①领导阶级:无产阶级②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③阶级性质:工人阶级革命政党④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纲领);⑤代表利益:它不仅代表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