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血压测量•血压生理学概述•直接测量原理与方法•间接测量原理与方法•血压自动测量电路第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血压生理学概述•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单位面积的垂直压力•由心脏收缩产生,左心室和右心房之间的压差使血液流动,循环系统的参数•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相对大气的压力表示,mmg汞柱,Pa•血压是空间、时间的函数,频率2-3Hz第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压力测量应用•血压•眼压眼中房水对眼球的压力•颅内压颅腔内脑脊液的压力,10-15毫米汞柱。•日常生活、工业上广泛应用重量,气压,液体压力等第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血压与哪些因素有关•心脏,心率,心输出量•动脉弹性,外周阻力•血液粘度,血流速度•与位置有关第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降低血压方法•减小心输出量•降低阻力,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弹性第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第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第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血液循环第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第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第十页,共一百二十九页。肱动脉血压的波形收缩期:0-1,1-2舒展期:2-3,3-4,4-5第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0-1:心室快速射血,主动脉被扩张,血压上升,心室注血前期;心室慢注血期,心室射血后期,速度减慢,进入主动脉的血量少于其流向外周的血量,动脉回缩,血压缓慢下降。1-2:第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2-3:心室不再向主动脉供血,半月瓣未来得及全闭上主动脉的血有些回流〔随着心室舒张〕,形成动脉处血压很快的下降,3点已到波谷。半月瓣关闭,主动脉血返流,二者发生撞击血又向外冲去,呈现动脉血压上升,4点降中峰。主动脉弹性收缩,将血液压向外周,血压按指数衰减。3-4:4-5:第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血压参数及其意义在一周期之中,血压的平均值。经验公式:MP=DP+(SP-DP)/31.收缩压(SP):SystolePressure,110-120mmHg。心脏收缩,每搏输出量大,收缩压高2.舒张压(DP):DiastolePressure,60-80mmHg。心脏舒张(大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小那么低,反之高3.脉压=收缩压-舒张压反映了动脉硬化的程度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容作用,可以缓冲动脉血压之变化幅度,使脉压变小。老年人,动脉弹性差,脉压增高。4.平均压(MP):第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血管压力保持相对稳定?血管的弹性使得血压保持稳定,保持血流的连续mitral:二尖瓣第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相对或绝对压力,大气压力在人体分布是均匀的,当测量人体相对压力量时,大气压力变化不会影响测量结果;当测量绝对压力时,大气压的变化就必须考虑,即在测量过程中应随时标测当时的大气压。•重力效应,血液两点之间的压差等于重力位势之差,大约为ρgh〔其中ρ为两点间血液的密度,h为两点的高度差,g为重力加速度〕。显然每点的压力会因体位的变化而变化。•速度效应,血流速度越快,压力越大生理压力测量考虑第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第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人体不同姿势的血压变化•身高为1.8m的人为例,肢大约在心脏下1.2m处•计算站立时脚和头的血压•血液密度1.05,水银13.6第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同样道理,由于脑血管位置比心脏高出约0.6m,故脑动脉血压会大约降低40mmHg。2211hhh2=90mmHg第十九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站立:动脉压上低下高,静脉压升高平躺:上上下低,血压根本一致第二十页,共一百二十九页。航天员身体血压及外在表现如何改变?微重力,脑部血压相对增大长期,脸浮肿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二十九页。•在心血液系统中,右心房压最稳定,几乎不受人体姿态变化的影响,这一重要特征,对于使人体在运动中保持循环系统的稳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上臂与右心房在同一水平线上,右心房作为血压测量的参考点.•该参考点大致位于胸纵轴的中央处,具体位于胸腔左右第四肋之间的空间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二十九页。•测量为相对于大气压•消除运动的影响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二十九页。法国医生普赛利〔1797-1869),采用内装水的玻璃管来测量血压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二十九页。第二十九页,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