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理论演变第三章企业第四章市场第五章竞争第二篇产业组织第一页,共三十八页。第二章理论演变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第二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第三节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第二页,共三十八页。第二章理论演变一、产业组织的定义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第一节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第三页,共三十八页。第二章理论演变•经济学中的组织概念是由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首先提出的。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把组织列为一种能够强化知识作用的新的生产要素,其内容包括企业内部组织、同一产业中各种企业间的组织、不同产业间的组织形态以及政府组织等。•产业组织(IndustrialOrganization)指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者市场关系。•这种市场关系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对产业组织研究主要是以竞争和垄断及规模经济的关系和矛盾为基本线索,对企业之间的这种现实市场关系进行具体描述和说明。一、产业组织的定义第四页,共三十八页。第二章理论演变竞争是商品生产者(交换者)之间进行经济实力较量和利益争夺的一种关系,它使市场经济规律的内在强制成为对商品生产者的外在强制而得到贯彻。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被作为信条而成为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二、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第五页,共三十八页。第二章理论演变亚当·斯密对竞争机制的描述:竞争机制使每个人都无意识地参加到促进社会全体利益的发展中去,通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创造出一个理想的市场秩序和最优的经济社会。这里的“看不见的手”,就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很长时间以来,许多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政府不应过多地干预经济活动,只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状态,就能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他们认为,没有比竞争机制再优越的市场组织形式了。第六页,共三十八页。第二章理论演变完全竞争:所谓的完全竞争,通常是指下列条件占主导地位的市场状况,即市场上存在大量的具有合理的经济行为的卖者和买者;产品是同质的,可互相替代而无差别化;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可自由流动,不存在进入或退出障碍;卖者或买者对市场都不具有某种支配力或特权;卖者和或买者间不存在共谋、暗中配合行为;卖者和买者具有充分掌握市场信息的能力和条件,不存在不确定性。第七页,共三十八页。第二章理论演变帕累托最优状态: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由市场供求所形成的均衡价格,能够引导社会资源实现有效配置,使任何两种产品对于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都相等,任何两种生产要素对任何两种产品生产的技术替代率都相等,从而达到任何资源的再配置都已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人的处境变坏的同时,使一些人的处境变好。这就是所谓的帕累托最优状态。第八页,共三十八页。第二章理论演变思考:竞争机制和资源配置效率竞争=效率第九页,共三十八页。第二章理论演变“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规模经济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竞争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三、“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第十页,共三十八页。第二章理论演变企业大规模生产规模经济性单位成本下降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市场垄断Marshall’sdilemma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第二章理论演变规模经济、垄断与“马歇尔冲突”•从微观角度来说,规模经济性主要集中于大量生产和大量销售体制所带来的成本节约上。•在规模经济性的作用下,竞争的结果必然使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不断加强。如何兼容竞争活力和规模经济性,就成为产业组织理论研究中的一个中心课题。规模经济和垄断的矛盾是由马歇尔最早观察提出的,因而又被称为”马歇尔冲突“。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第二章理论演变1932年,贝利和米恩斯发表了《近代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一书,详尽分析了20年代到30年代美国垄断产业和寡头垄断产业的实际情况,并对股份制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