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第一页,共五十五页。定义机械通气是在患者自身通气和/或氧合功能出现障碍时运用器械〔Ventilator,呼吸机〕使患者恢复有效通气并改善氧合的一种技术方法,机械通气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生命支持手段,为治疗原发病提供了时间,极大地提高了对呼吸衰竭的治疗水平。第二页,共五十五页。呼吸机机械通气的作用1.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需要。2.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3.减少呼吸肌的作功。4.肺内雾化吸入治疗。5.预防性机械通气,用于开胸术后或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情况下的呼吸衰竭预防性治疗。6.于浮动胸壁患者可以起到内支撑作用。第三页,共五十五页。四、应用指征上述机械通气的生理效应,即〔1〕改善通气〔2〕改善换气及〔3〕减少呼吸功耗,决定了机械通气可用于改善下述病理生理状态。A、通气泵衰竭:呼吸中枢冲动发放减少和传导障碍;胸廓的机械功能障碍;呼吸肌疲劳。B、换气功能障碍:功能残气量减少;V/Q比例失调;肺血分流增加;弥散障碍。C、需强化气道管理者:保持气道通畅,防止窒息;使用某些有呼吸抑制的药物时。第四页,共五十五页。判断是否行机械通气可参考以下条件:◎呼吸衰竭一般治疗方法无效者;◎呼吸频率大于35~40次/分或小于6~8次/分;◎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呼吸衰竭伴有严重意识障碍;◎严重肺水肿;◎PaO2小于50mmHg,尤其是吸氧后仍小于50mmHg;◎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第五页,共五十五页。具体适应症:◎肺部疾病:COPD、ARDS、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肺炎、肺栓塞等。◎脑部炎症、外伤、肿瘤、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等所致中枢性呼衰;◎严重的胸部疾患或呼吸肌无力;◎心肺复苏。第六页,共五十五页。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1.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2.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3.张力性气胸病人4心肌堵塞继发的呼吸衰竭5.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者;6.低血容量性休克补充血容量者;7.严重肺出血;8.缺血性心脏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第七页,共五十五页。具体适应症:◎肺部疾病:COPD、ARDS、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病、肺炎、肺栓塞等。◎脑部炎症、外伤、肿瘤、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等所致中枢性呼衰;◎严重的胸部疾患或呼吸肌无力;◎心肺复苏。第八页,共五十五页。判断是否行机械通气除参考以上因素外,还应注意:◎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假设使用常规治疗方法仍不能防止病情进行性开展,应及早上机;◎在出现致命性通气和氧合障碍时,机械通气无绝对禁忌症;◎撤机的可能性;◎社会和经济因素。第九页,共五十五页。二、呼吸机〔respirator〕的根本构造和种类由于呼吸机的主要功能是辅助通气,而对气体交换的影响相对较少,因而称为通气机〔ventilator〕更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沿用习惯叫法,称ventilator为呼吸机。呼吸机本质上是一种气体开关,控制系统通过对气体流向的控制而完成辅助通气的功能。呼吸机的种类1.依工作动力不同:手动、气动〔以压缩气体为动力〕、电动〔以电为动力〕。2.仍吸-呼切换方式不同:定压〔压力切换〕、定容〔容量切换〕、定时〔时间切换〕。3.依调控方式不同:简单、微电脑控制。第十页,共五十五页。五呼吸机的操作方法〔一〕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1鼻/面罩用于无创通气,选择适合于每个患者的鼻/面罩对保证顺利实施机械通气十分重要。2气管插管经口插管比经鼻插管容易进行,在大局部急救中,都采用经口方式,经鼻插管不通过咽后三角区,不刺激吞咽反射,患者易于耐受,插管时间保持较长。3.气管切开适应症:◎长期行机械通气患者;◎已行气管插管,但仍不能顺利吸除气管内分泌物;◎头部外伤、上呼吸道狭窄或阻塞的患者;◎解剖死腔占潮气量比例较大的患者,如单侧肺。第十一页,共五十五页。〔三〕呼吸机参数的调定1.FiO2(吸氧浓度):>50%时需警惕氧中毒。原那么是在保证氧合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较低的FiO2。2.VT(潮气量):一般为6~15ml/kg,实际应用时诮根据血气和呼吸力学等监测指标不断调整。容积目标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