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了解细菌的分布,树立有菌观念、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掌握正常菌群、灭菌等概念★掌握热力灭菌法,了解其他物理灭菌法★掌握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及其用途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第一页,共三十七页。一、细菌的分布第二页,共三十七页。(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二)人体正常菌群及其意义第三页,共三十七页。微生物的分布伤寒杆菌痢疾杆菌破伤风杆菌结核杆菌等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肝炎病毒脊灰病毒钩体等空气人动物体表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水土壤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真菌等第四页,共三十七页。鼻咽腔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外耳道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口腔甲,丙型链球菌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肠道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葡萄球菌、厌氧性细菌真菌、乳杆菌,双歧杆菌等阴道大肠杆菌、乳杆菌白念珠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等皮肤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白念珠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人体内正常菌群的分布眼结膜白色葡萄球菌、干燥杆菌尿道白色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第五页,共三十七页。正常情况下,人体下列部位无菌:骨骼、肌肉、血液等胃、子宫腔、膀胱、内脏支气管末梢、肺泡第六页,共三十七页。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都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当,有些对人还有利,是为正常微生物群,通称正常菌群正常菌群(normalflora):第七页,共三十七页。正常菌群对人体的有利作用生物屏障促进消化营养作用免疫作用第八页,共三十七页。(dysbacteriosis):在一定条件下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数量与比例发生大幅度的改变,生态系统出现了不平衡状态。第九页,共三十七页。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的正常菌群第十页,共三十七页。•寄居部位的改变•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适当的抗菌药物治疗二重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白念珠菌等致病条件第十一页,共三十七页。:在一定条件下,由正常菌群间的比例失调而引起的疾病。第十二页,共三十七页。二、消毒与灭菌第十三页,共三十七页。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来自外科医生和接生护士的双手、空气或医疗器材等。因此,科学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显得十分重要。1860年,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敢于接受巴斯德的新思想━━病原菌是引起伤口化脓和各种传染病的罪魁祸首,提出“要制止伤口化脓,首先就要消灭一切可能进入伤口的各种病原菌”。(一)消毒与灭菌的重要性第十四页,共三十七页。“消毒与灭菌”是医学微生物学和临床医学初学者必须学习的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一)消毒与灭菌的重要性第十五页,共三十七页。①从预防感染出发,医务工作者必须建立“处处有菌”和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要求必须对所用的物品(如手术器械)、工作环境(如手术室)和人体体表进行灭菌或消毒,以确保所用的物品和工作环境处于无菌状态。所有外科工作人员都应自觉地遵守这个法则:一切与伤口或体内组织器官接触的物品必须是无菌的。②为防止疾病的传播,对传染病患者的排泄物和实验废弃的培养物亦须进行灭菌或消毒处理。(一)消毒与灭菌的重要性第十六页,共三十七页。(二)消毒与灭菌的概念1、灭菌(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繁殖体和芽胞。第十七页,共三十七页。3、无菌(asepsis):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4、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2、消毒(sterilization):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和非病原微生物。(二)消毒与灭菌的概念5、防腐(antisepsis):防止或抑制体外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第十八页,共三十七页。(三)方法—物理灭菌方法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流通蒸气法煮沸法巴氏消毒法焚烧和烧灼干烤法干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间歇灭菌法1.热力灭菌第十九页,共三十七页。①煮沸消毒法:煮沸100℃经5-10min。主要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