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章解热镇痛抗炎药李慧第一页,共六十页。2第二页,共六十页。3COX-1COX-2生成固有的需经诱导功能生理学:生理学:妊娠时,PG生成增加保护胃肠病理学:生成蛋白酶、PG及其他致炎介质,引起炎症调节血小板聚集(TXA2)调节外周血管阻力(PGI2)调节肾血流量分布(PGI、PGE)COX-1与COX-2的比较第三页,共六十页。4共同作用机制共同作用根底:抑制COX,抑制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药理作用:1.解热作用:降低发热病人的体温,但对正常人的体温无影响对症不对因,勿盲目用药第四页,共六十页。52.镇痛作用:特点:①镇痛作用的部位在外周②抑制损伤局部PG合成③中等程度镇痛,慢性钝痛疗效好④镇痛不产生欣快感,无成瘾性第五页,共六十页。6释放组织损伤炎症痛觉感受器PG痛觉增敏致痛痛觉×NSAID第六页,共六十页。73.抗炎和抗风湿作用:抑制炎症时PG的合成,缓解炎症用于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症控制药理学特点:1、起效快;缓解疼痛;减轻炎症和肿胀;改善功能等2、不能根治原发病;不能防止疾病开展;停药后可能迅速出现“反跳〞甚至病症再现等3、不是病因性治疗药第七页,共六十页。8不良反响第八页,共六十页。92.皮肤反响3.肾的副作用“镇痛剂肾病〞4.其他不良反响第九页,共六十页。10水杨酸类阿司匹林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吲哚衍生物吲哚美辛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选择性COX2抑制药罗非昔布、塞来昔布、萘丁美酮第十页,共六十页。1117.2常用药物-水杨酸类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aspirin〕【药理作用】1.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解热:感冒发热镇痛:用于慢性钝痛抗炎和抗风湿: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第十一页,共六十页。122.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TXA2的合成,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应用:40-80mg/day防治血栓形成300mg/day抑制PG合成酶影响PGI2的合成第十二页,共六十页。13【体内过程】吸收:口服迅速,迅速水解为水杨酸分布:以水杨酸盐分布至全身,能透过关节腔,血脑屏障和胎盘等。代谢:肝药酶,能力有限,注意浓度监控一级零级中毒排泄:尿排pH升高,促进排泄第十三页,共六十页。14【临床应用】各种慢性钝痛和发热〔复方制剂〕急性风湿热首选类风湿性关节炎首选防止血栓形成(75-100mg/d)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心梗〕其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血管成型术及旁路移植术等第十四页,共六十页。15【不良反响】1.胃肠道反响:a直接刺激胃粘膜;b影响PG的合成PG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①维持胃粘膜足够的血流②促进胃十二指肠粘液分泌,抑制胃酸分泌③加强胃粘膜的屏障作用④促进胃粘膜的修复2.凝血障碍:3.水杨酸反响:第十五页,共六十页。164.过敏反响:“阿司匹林哮喘〞肾上腺素治疗无效;①PG合成↓②白三烯及其脂氧化酶代谢物↑5.瑞氏综合症(Reye’ssyndrome)在有病毒感染发热的小儿或青年服用易发生,表现为严重肝功障碍和脑病,少见但可致死。注意: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与其它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合用可增强其作用。第十六页,共六十页。17苯胺类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又名,扑热息痛〔paracetamol〕作用特点:1.口服易吸收2.肝代谢第十七页,共六十页。183.解热镇痛作用较强而抗风湿作用较弱作用机制:对中枢的PG合成抑制作用强,对外周的PG作用弱4.不良反响少,对胃无刺激性5.长期应用产生肝肾毒性第十八页,共六十页。19吡唑酮类保泰松〔Phenylbutazone〕羟基保泰松〔羟布宗〕〔oxyphenbutazone〕羟基保泰松为保泰松的活性代谢产物第十九页,共六十页。20体内过程:1.口服吸收2.血浆蛋白结合率98%与双香豆素竞争血浆蛋白结合位点3.可穿过滑膜在关节腔内浓集4.肝代谢,有肝药酶诱导作用5.消除慢第二十页,共六十页。21药理作用及应用:1.抗炎、抗风湿作用强,解热镇痛作用弱2.较大剂量促进尿酸的排出,治疗急性痛风不良反响:多,毒性大,不宜大量长期用药1胃肠道反响2水钠潴留3过敏反响4其他第二十一页,共六十页。22其他有机酸类-布洛芬〔Ibuprofeen〕特点:1.口服吸收快,完全,血浆蛋白结合率高99%2.可透过滑膜腔,可透过胎盘3.较强的抗炎、抗风湿、解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