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松口中学李心华第一页,共六十页。第二页,共六十页。第三页,共六十页。阿房宫赋杜牧第四页,共六十页。在阿房宫原址上修建的旅游景点——秦阿房宫第五页,共六十页。阿房宫前殿第六页,共六十页。阿房宫祭地坛第七页,共六十页。第八页,共六十页。第九页,共六十页。赋“赋”作为一种文体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赋体以楚辞为滥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螭chī文,体物写志也。”铺采螭chī文指赋的形貌;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第十页,共六十页。赋在艺术表现上必然注重铺陈、形容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第十一页,共六十页。阿房宫=一个寓言当时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而唐敬宗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杜牧骄奢=亡国第十二页,共六十页。阿房宫+杜牧=阿房宫赋本赋表面上写秦因营造阿房宫,挥霍奢靡,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借古讽今,意在规劝敬宗李湛,不可淫奢极欲,重蹈秦亡的覆辙。第十三页,共六十页。杜牧:不但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诗歌方面,人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和“律赋”的独特文体“文赋”。《阿房宫赋》:历来被人们视为“文赋”的开先河之作,典范之作。第十四页,共六十页。杜牧诗鉴赏第十五页,共六十页。杜牧诗鉴赏第十六页,共六十页。诗歌欣赏:1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几首诗歌的作者是晚唐时期的诗人杜牧。从这几首诗歌中我们约略可以知道: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第十七页,共六十页。缦回不霁何虹妃嫔媵嫱焚椒兰辘辘杳不知尽态极妍剽掠鼎铛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在庾之粟粒横槛呕哑参差jìpínyìngqiángjiāolùlùyǎoyánpiāochēnglǐyǐzīzhūchuányǔsùjiànǒuyǎcēncī听课文朗读,注意下列字音第十八页,共六十页。(1)阿房宫的来历(2)阿房宫的外在形势(3)阿房宫的本体构筑(4)宫人的生活情境(5)秦爱份奢的描写(6)有关国家兴亡的议论“覆压……流入宫墙”“六王毕……阿房出”“五步一楼……知西东”“明星……所知也”“使负栋……市人之言”“灭六国……复哀后人也”第十九页,共六十页。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焉,囷囷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六国覆灭,天下统一,蜀郡的山林伐光了,于是造起了阿房宫。(它)占地三百余里,(楼阁高耸)遮天蔽日。(阿房宫)从骊山北麓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渭水、樊川)两条河流,滔滔地流入宫墙。五步一座高楼,十步一座亭阁;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