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教学光盘由语文周报社策划、制作、统一发售,严禁复制、刻录及其他侵权行为,违者必究。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1908-1966),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以“稿费”谋生计,未取国家一分俸禄,可见其一生事业重心之所在。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名著,不仅所译甚丰,而且文笔自然流畅。傅雷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了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傅雷简介本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年至1966年6月。这是一部知识份子最佳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对儿子的舐犊之情,并要求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家书简介这不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傅雷在给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朋友般关怀的家书《傅雷家书》出版十八年来,五次重版,十九次重印,行已达一百多万册,曾荣获“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1986年),足以证明这本小书影响之大《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更是既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傅雷家书》的影响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注意写回信时,要考虑到对方的心情、生活状态)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比较阅读2第二封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3.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目的是什么?第一封写于儿子消沉苦闷时,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做一个勇敢的人。第二封信写于儿子欣喜成功之际,告诉儿子要正确地面对成功,不能被胜利冲昏了头脑。4.阅读第一封信,看看作者是怎样鼓励安慰儿子的?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就会越来越坚强。5.能否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比喻: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掌握分寸。6.阅读第二封信,当儿子成功之时,做父亲的一定非常高兴激动,那么父亲究竟都为什么而感到高兴呢?为孩子赢得了成功而高兴;为孩子能替祖国争光而高兴;为孩子演奏的音乐能使更多人快乐而高兴。1.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注意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劝解分三层: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度过。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品味真妙2.傅聪的成功,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的信中是否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上,他还写了什么?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冷静,指出这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有做到了坚强,才能永远不怕孤独。“坚强”的内核1.在傅雷看来,坚强,即是能够面对人生的挫折,情绪跌宕,更是能够正确面对掌声、赞美,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做到宠辱不惊,胜不骄,败不馁。2.保持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是坚强的最高境界重点语句品析1.“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