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上册第五单元第14课。教材简析:“东方之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语言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东方之珠——香港的繁华与美丽,而且还配有生动形象的图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画,无一不让人产生对香港和祖国的热爱。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诵读课文感受到香港的繁华、美丽。但是学生对生活周围的东西感受更为真切,而让其感知离自己生活较远的事物则比较困难,也不够真切。这篇课文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感知香港的繁华与美丽。引导学生赏读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让学生感悟香港的美丽景色与繁华。指导学生反复诵读,细细咀嚼,读出滋味来。教学理念:“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丰厚的积累,更离不开语言的实践。本课的设计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文字规律,发展语文能力,在品鉴文字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字的魅力,在畅游文章的同时丰富自己内心的感受,用浓浓的“语文味”浸润童心。课堂上不折不扣地让学生做到读书为主,读原汁原味的课文,最终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越读越会读。最终达到语言的内化。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初步感受香港的繁华与美丽,从而激发学生对香港和祖国的热爱。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为什么说“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明珠’。”教法学法:重朗读训练,坚持以读为本,内化文本语言美,引导学生懂得学习一篇课文要做到读有所思,读有所感,读有所获。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展示,揭示课题。1、师:孩子们,新的一天开始了,我们又要进入新的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了,你感觉心情怎样呢?2、生:3、老师很高兴在新的一天又能见到可爱的大家了,今天老师还专门给大家带来了一张图片,想与大家一起分享。出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儿吗?4、简介香港。5、这节课由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香港,走进这颗“东方明珠”。6、师:板书课题7、生:释题质疑。[设计意图:展示图片,激发学习兴趣,就课题设疑,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二、初读课文,亲近香港。1、师:请大家轻声朗读课文,读课文呢可不能盲目,看着提示读课文,相信效果会更好。2、师:谁来给大家大声地读自学提示(课件出示)3、指名读自学提示:(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圈出文中生字新词。(3)边读边想你读懂了哪些词语。(4)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4、学生据提示自学课文。5、检查自学效果.(1)巡视学生圈出文中生字新词。(2)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正音,协助破长句(师相机课件出示长句)(3)师:又读了一次课文,相信这些词语,你一定认准了吧?(课件出示新词)浅水湾商店一串串漫步沐浴倾听舒服铜锣湾精彩剧场闹市口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4)师:抽读词语,相机评价。(5)师:横读第一排词语,从读音上你们发现了什么?生:第一横排生字,都是前鼻音三拼音节。(6)生:想办法记生字“店、串”(7)生:(8)师:(9)生:(10)师:指导学生横读后三排词语,并连成一段话理解课文第二——四自然段内容。(11)指名一学生用第二组词语说说课文第二——四自然段内容,其余学生相机提示。[设计意图:第二学段不可忽略字词教学。随文识词帮助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词串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展开联想,理解词语,加之动手写一写生字,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三、再读课文,感知香港美1、师:在我们初次感受了香港浅水湾游玩的舒服于铜锣湾街市的热闹后,让我们再次走进“东方之珠”,在文中勾画出香港有哪些吸引人的好地方?2、师:请大家试着用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一说香港的那些地方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3、学生用文中的词句说对香港的美好印象。【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一是让学生以读为本,内化文本语言美,感受香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