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有感原创:抱树正常应该有个副标题,正常我想到的是“曾经有一瞬我只想成为怡婷”,我在开头读到思琪和怡婷小时候的场景,想到友情,想到很久之前读过的小说《沙漏》,这篇有感会很断断续续东拉西扯。我刚刚又重读了林奕含写在文章结尾的【后记:等待天使的妹妹,我和b结婚了】,我不知道后记中的“她”是谁,感觉有时候是她自己,除此之外文章结尾还有两篇评论文章,张亦绚的我没看懂,蔡宜文的能看懂。我在上上周五发生了一件特别高兴的事情,心想这能量肯定能帮我抵御住看到的任何黑暗与不适,我就想到了《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有的书店没有,在中信书店书架上找到的时候,我直接拿起来就付款,我看到金额是140元时,心里疑问“嗯。怎么这么贵”,翻开之后我才知道,我买的是原版书,繁体字版,而且是竖排阅读,我刚开始找不到开头。它给我带来了意料之外的体验。如果把这本书拍成电影,有两个镜头我脑子里已经有了画面,思琪和怡婷头抵在电梯里的栏杆上,脸上无忧又茫然,因为她俩很早就看很成熟的书,思琪在房间的地毯上穿衣服时的样子。我记不起是今年还是去年这本书突然大火的,一直以为是今年,以为今年她才去世,等我上网查相关资料时看到她17年4月就去世了,我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我觉得这件事刚刚发生,还有余温。虽然以诱奸为主线,但它呈现的不是身体的表面的,她的文字比喻很妙很美,“一句话说破她。她整个人都破了”“那不只是风景为废墟羞惭,风景也为自己羞惭”“那几个月是伊纹生命之河的金沙带”等等。我看了大半本后,发现“伊纹”和“一维”的发声近乎一致。我本来打算写很多有的没的,写林奕含在访谈中说到的不第1页共13页解“奈波尔怎么可以虐待他的妻子”,这是我的选择困境,我该如何看待一个在道德上不符标准的有才华的人。想写毛毛,想写凭借一句“敬苑”,伊纹轻轻许诺毛毛。想写林奕含在访谈中红红的眼眶,想写她在婚礼上的话语,想写她叫她的老公“阿凡”,不知道名字是不是这么写。她在访谈中说她以后还会写小说,主题永远围绕这两个。“强暴”与“精神病”。我不记得“强暴”是否是她的原话。第二篇: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有感读《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有感前不久,我把《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小说读完了。之所以会想到去看这本书,是因为我在用app浏览新闻的时候,看到:台湾女作家因抑郁症自杀,享年28岁。于是有点好奇,就点进去看了一下。毕竟这种好奇心理,每个人都有。当我把新闻内容读完的时候,首先我的第一反应和情绪,我相信和每个看到这则新闻的人一样,都是愤怒。小说中的女主角房思琪的原型就是作者本人,当然里面还有一些其他的受害女学生的原型,据作者本人说,也基本是以她的真实经历来创作的。在读的过程中,我的的确确能感受得到,她本人是怀着强烈的纠结与痛苦的。这种语言内含的情感,不是普通的一些市面上的黄色小说杂志,所表达出来的那种害怕以及用所谓“快乐的语言”掩盖写下那些文字时的担忧。《房思琪的初恋乐园》这本书里的语言,是带有明显的痛苦与愧疚自责的,通过一些扭曲的思维,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失望与强烈不满,而又无可奈何。现实生活中,她自己本身的抑郁症,着实也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我看完这本书,对她和她完整的灵魂,只有怜悯,没有丝毫的判断,更别说否定、瞧不起她了。这种老师猥亵或者说强奸女学生的事,也许还有一些,甚至不算少。但是,把事情的经历作为原型,用作家的作品的形式,而且内容是真实经历,具备以上几个条件的,并不多见。通过这个作品,我们应该是从中学习,明白社会也有一定的阴暗面,防人之心不可无。我更愿意去相信,世界上之所以会发生很多负面的事情,都是来源于“无知”。很多事情都是如此,并不是你是否客观经验到了事情本身,而在于你不知道有这样第2页共13页的事情或者人的存在。然而,实际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可以的,社会历史事实也都证明了这一点。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存在的,什么都有可能存在倒是对的。我也并不是说,作者小时候把社会想的太美好了就会怎样。实际上,一个人,既能看到好,又能看到不好,最后在神圣的二元矛盾论中,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