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与书籍相伴同行VIP免费

与书籍相伴同行_第1页
1/2
与书籍相伴同行_第2页
2/2
打开阅读的窗扉,与书籍相伴同行(转)窦桂梅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漂亮、精干、洒脱,她的课上的也是游刃有余。由于她在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我决定进一步了解她,了解她的教育理念,让人赏心悦目,于是我开始了一段心灵的旅行。听她讲课,看她的书,都是一种享受,课堂上的她激情澎湃,课堂外的她真情流露,举手投足都散发着一种摄人的魅力,无论是近距离聆听还是透过无声的文字,都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对教育的热诚,对课堂的热爱,并深深地折服于她在成长路上对学习的坚持与执着。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着窦桂梅老师的阅读主张,她把她的主题教学向我们娓娓道来:怎样进行深度备课、文本细读与主题生成、走向专业自我的深处等等,每一段文字都引发人深思,窦老师用她的课堂实践在告诉我们,主题教学的备课不应仅是指向“语言与文字”的教学,还要适度让学生获得“语言与文学”熏陶教学的思考。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主题教学的深度备课”这部分,窦老师指出要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只有从改变备课模式开始。深度备课就是要深入把握教材意图,以及教材背后的信息,实现创造性的解读教材和备课备课时不仅要深入拓展、深度研究,而且在课堂结束后还要深度反思。她这一系列的“深入”更是反映了我们现在教师“一心只读教参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状,像我们这样固步自封,怎样才能教得好学生,怎样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呀。窦老师的文字如当头一棒,深深地打醒了我,如果要想给学生一堂精彩的课,我们教师就必须付出十分的努力,备教材及参考说明、备作者、备原著、备学生……如果我们每堂课都能如此精心准备,还怕学生不喜欢听这样的课吗,还怕学生学不好吗。一切根源要从自身找,那就是窦老师所说的深度反思,我们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条分缕析地归纳总结,课堂上出现了哪些闪光点,以后要继续努力的,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以后要改进的,再在头脑中如过电影一般过一遍,长此以往,我们的教学水平肯定会大有长进。即便我们一个学期只深入钻研一类文章中的一篇,当我们对文本进行深入剖析时,往往就能带动起对其他文本的深入解读。关于“文本细读”这一节也让我感触颇深,窦老师强调最好让学生读原文,把原文和课文对比着读,通过细致和反复的阅读,学生对文本所蕴涵的深厚意蕴才能做出“丰沛的阐释”。这就对教师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走进作品的艺术世界,与作品对话,与作者对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既要沉入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既要在细节处探查入微,又要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有着更深入的认知与感悟。窦老师字字句句里都寄托着对我们的要求,要我们教师都能把书读起来,把读书当成“甜蜜的事业”,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自己的心灵空间日益丰盈起来。是啊,我们做教师的不能一辈子只做教书匠,要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要转变的第一要素就是让书来充实自己,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有了知识做我们的底蕴,我们的课堂才会吸引人,我们的课才会是一堂饱满的课。由此还会带动我们的学生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更有希望。窦老师还用自己的课堂实例来阐释叶老说过的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许多教育名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而窦老师在她的主题教学中提出要自主建构主题的主张。她说不仅要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了解语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用这些方法与知识来体会情感,获得对具有生命意义的“主题”的建构,让学生学会运用知识的知识,学会运用方法的方法,学会运用情感的情感,这就是窦老师的人文教学。它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更高境界,正如窦老师在书中所言:以前我是教语文的,现在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更是用语文教人的。读了窦桂梅教师的书,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她的大语文观,她以自己深厚的语文功底、勇于创新的魄力和智慧不断探索前行,更让我们也有了前行的动力,我想我们会借着窦桂梅老师点亮的灯光,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做一个真正照亮学生人生的工程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与书籍相伴同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