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德并重教书育人当选择教师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时,教师就承担着教书育人的社会使命,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和生产了劳动知识,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修养。也就是说教师担负着的是教书和育人的双重任务。韩愈在其《师说》一文中就曾说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古语流传至今,如一面镜子映射着从教者的德与行。其含义只需稍加思索便可解答,即教师,是专门向求学者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困惑的人。教师职业是神圣的、崇高的,教师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信。然而人无完人,教师在知识或道德上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教师职业道德明显下滑的现象令人堪忧。一些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负担重、社会期望值过高、受利益驱使或自身道德缺失,出现职业倦怠,缺乏工作热情;从教不严,价值取向过于功利化;教师间缺乏合作,团队意识不强;道德失范,只教书不育人等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问题。对于教育工作严重落后的农村来说,要培育出家长所期望的理想、全面、愉快发展的好孩子,培养合乎社会需要的建设型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对教师的知识涵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出严格要求并付诸实践。而教师誓言的出台就是对教师知识涵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高标准和严要求,意在监督、鞭策广大教师群体明确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履行教师职责,修好身立好德,最终教好书育好人。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精神的学习,在庄严地宣誓中,更加明确了: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而教师作为社会的特殊职业,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并涉足更多的知识领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以便更好的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也能更好的进行学术研究。开放自信,要求我们必须要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坚持和坚韧的精神、乐观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而没有自信,我们就没有办法去迎接挑战,也没有办法去面对逆境。而开放的自信,对于任何一个成功者来说,更显得前所未有的重要,因为我们必须依赖开放才能使自信真诚可靠,也必须依赖开放才能使自信得到外界的支持。因此,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必须结合学生实际,并灵活的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教学,也可以运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去不断学习,最大限度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教书的目的。然而要培育出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学生,达到育人的目的,前提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良好地职业道德和较高的个人道德修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文规定教师应该具备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的思想道德品质;“德高为范,为人师表”,教师必须身体力行,养成好的道德修养,才能为学生做好表率和榜样。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能做到知、德、行的统一,那么侮辱谩骂、体罚殴打、歧视忽略学生的现象就不会再出现,教师爱生重教,学生尊师重道,再辅以教师之间的密切合作,那么学校的教学工作就能更加顺利的开展下去,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文明就能得到更好的传承,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综上所述,农村教育事业要发展,必须把知识和道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不忘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学生在积累知识的时候也应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学习。农村教育事业要发展,必须在知德并重的基础上,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教好书、育好人的目的不罢休。在这,为全体学生美好未来,我愿奉献全部智慧和力量!争取为把我们的教育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