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有感江西师范大学赖杨贝这篇文章是习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稿,我想当我们谈到它的时候,最不能无视的就是这一点—它是面向广大青年尤其是在校大学生的。青年,是国家发展的希望和未来,是这个时代的宠儿。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党在十八大中提出的根据历史经验和时代要求总结出的当代社会的主流思想观念,囊括三个方面四个范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内化于青年心中,更要外化于行,落实到生活和实践里。社会主义理论的求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提出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不断进行新的探索,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再到2006年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直至2013年才最终凝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耗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庞杂的体系归纳成为三个方面四个范畴二十四个字,这一过程所消耗的时间长,花费的精力多,实在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求索非常艰难。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求索非常不易,但是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于生活的,它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实际上是日常行为标准的总和概括。且最终又落实于生活,要求人们应用于现实,在实践层面上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这就为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先决条件。而青年所拥有的最具优势的条件,也是习总书记在讲话中一再提到的,那就是我们身处大学之中。“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不仅要靠自我认知,更要靠学校的教育引导。因为社会主义核心第1页共12页价值观是一种由具有民族性、普遍性、崇高性、具有引领时代的地位,能够使我们团结一心,达成共识,树立共同信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贡献的思想观念。而教育引导是指由外界提供的,科学的,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具有横向和纵向多种形式的活动。教育引导能最有效率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主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并达成国民共识,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青年独有的优势。而且每个人的学习意愿各不相同,我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会主动去学习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大学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在学生中营造出学习氛围,培养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欲望,并且为想学习的人的人提供学习的条件。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的精神的通知中,要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环节,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从而形成全民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而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我们达成思想共识,增强全民族的精神纽带,而每个人的认知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有各的理解,很难形成共识,但大学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方式,在统一大方向的前提下因材施教,抓住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四大要点,使民众的思想紧紧围绕住价值核心,更容易完成奏响主旋律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大学教育更具有科学性,更有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在大学中引导青年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重要论述,中办也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这都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方向。大学作为一个正确的环境,和一个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所带给你的学习效果,差距是显而易见的。“党中央作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决策,我们要朝着这个目标坚定不移前进。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习近平书记的这句话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大学这个环境对与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帮助作用。不同于上面论述的教育引导,这句话更让人专注于学校本身。第2页共12页我们在开篇不久就提到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