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格教育专题友善很荣幸今天在这里分享我做“友善”这个主题时的经验和心得体会。PPT2在上一次分享“专注”品格的时候,很多老师就看到过这张关系图。是的在每一个品格我都是按照这个关系图来安排布置相关活动的。整个过程我依然从行为入手,了解友善的定义和行为要求,接着让孩子们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友善的具体行为和意义,从开始做友善这个品格,我就开始注意在日常化中强化这个品格的落实。经过两个品格的培养,大家可能都有感觉,如果我们心中对一个品格的教育有一个整体架构的话,活动的开展就会有针对性、能体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教师和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品格习得较快。接下来我就根据这个关系图具体介绍我的做法。PPT3品格教育让我这个一线妈妈老师最感欣慰的就是,它能把思想意识层面的东西直接落实到行为上。让我们远离那些空洞的说教,找到教育的着力点。这个行为要求给孩子看了,做到心里有数,更多的我觉得应该是教师和父母用心去看。去思考要达到这些行为要求,我们可以怎样做。为了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品格教材在编写的时候给大家提供了“我们的约定”这个模块。在我们的约定这个板块里,将每一个行为要求行为化,具体化。但是我每次开展并没有完全按照教材来,而是根据教材提供的行为要求,参照我们的约定内容这个板块和学生一起选择最需要改善的一条或者两条,来制定本班的班级公约。一般来说我是一个星期重点改善一条。PPT4我想一看到友善这个品格,大家都会知道此品格的行为要求之一是主动帮助他人。所以尽管没有拿到报纸,开学没几天,大家就在群里热火朝天地献了很多友善的好做法,比如大手牵小手,结对子等活动。我呢,是这样开展的。开学第一天,我值周,看见很多一年级孩子一走到校门口就开始上演苦情戏,有些事不想进去上学,有些事舍不得妈妈,有些事找不到教室心理害怕,而有些家长又因为担心孩子找不到教室,总想带孩子一起进去,可是学校门卫制度又不允许家长这样做。家长孩子心里都不太痛快。于是第二天,我就在班上说:“谁愿意当友善天使,去校门后带领那些一年级需要帮助的小弟弟小妹妹进教室?”孩子们都很积极,于是我选了几个学生党“友善天使”轮流在早上到校门口接送这些哭哭啼啼的孩子到教室,这样一来家长放心了,一路上大哥哥、大姐姐的呵护也让小朋友心里暖暖的。PPT5有了开学的友善体验,孩子们就能明白友善不仅是一种态度,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所以我们班的友善约定就出炉了。这个约定我们写在黑板报上,周五每个孩子根据这个约定反省自己的行为,做适当调整。教师根据日常观察和反馈每周进行调整,确定一个训练重点。PPT6让孩子们体验品格给自己生活带来的便捷和快乐,我觉得这是孩子能自觉进行品格训练的内驱力。我们大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如果你觉得一件事能够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你是很乐意去做的。因此在品格教育这块,我会安排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去体验这个品格的内涵和它的意义。我们学校有校园广播站。正好我负责,近水楼台先得月,我就在我们班选举小小播音员,让他们自己写播音稿,让孩子自己推荐友善绘本,孩子们很喜欢分享自己读过的好故事。在不同的故事阅读中去多角度体验友善的意义。PPT7演话剧是孩子们的最爱。无论6岁小孩还是我们12岁的小孩,他们都向往成人的生活,所以他们很喜欢扮演游戏。我们让孩子自编自演友善话剧。孩子们把自己生活中的事搬到舞台上,既强化了他们对友善的理解,又让孩子在玩中明白了友善的意义。这个是我们学校剧团孩子们自己编的“友善剧本”。孩子们在剧本中还原生活的时候,自然就开始反省自己行为是否符合友善的行为要求了。PPT8日常化,才是品格习得的关键所在。已经做了两个品格的教师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如果教师只是做几个活动,贴几幅画,而不再每一天的日常教学和班务工作中去强化这个品格,孩子们品格习得的情况是很缓慢的。而且作为老师的我们也会觉得效果不明显,甚至产生品格教育是增加教师班务工作的意识,于是教师松懈、工作积极性受挫,学生品格习得更加缓慢,教师越不想坚持做品格教育。恶性循环形成。这样只是搞搞活动,而忽略在每天的日常学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