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四点半绘本故事VIP免费

四点半绘本故事_第1页
1/35
四点半绘本故事_第2页
2/35
四点半绘本故事_第3页
3/35
绘本《四点半》介绍及书评2011-09-2521:55:17|分类:家庭读书|举报|字号订阅小姑娘,小姑娘,进了商店。“老爷爷,老爷爷,妈妈叫我来问您,现在几点?”“四点半。”小姑娘边走边念:“四点半,四点半。”大公鸡喝水的样子真好玩,小姑娘停下来看呀看。“四点半,四点半。”蚂蚁搬家真好玩,小姑娘停下来看呀看。“四点半,四点半。”小姑娘蹦蹦跳跳追呀追,追了好半天。“四点半,四点半。”胭脂花好鲜艳,小姑娘涂在嘴唇上,咿呀咿,咿呀咿,真好玩,真好玩。小姑娘到家了,可太阳已经下山。“妈妈,那位老爷爷说,四点半。”对于孩子们来说,这本书大概也只能是个小故事吧。书里小妹妹的经历离现在都市里的孩子已经很遥远了。可对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那代人来说,却是真实的童年经历。社会变迁、时代发展,现在的孩子们已经不太可能会被妈妈们放手,去体验在外面闲逛,探险到不知不觉太阳落山才恋恋不舍回家的那些经历。如果没有这样的绘本,勾起我们这代人对童年的追忆,恐怕这份美好也渐行渐远,慢慢地消逝了吧。是啊!像爸爸妈妈那一代人,只要一提到到童年,就勾起了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就像一壶陈年老酒,时间越久,越耐人寻味!那画面马上从脑海中像电影一样放影:墙外双搁脚的老式自行车,墙内老爷爷手中的老式收音机,地上抬着长虫子的一群小蚂蚁,门内撒着蹄子前来欢迎小主人的小黄狗……还有还有,最后一页中妈妈眼中流露出的无奈,都在我的记忆深处被一点一滴的唤醒。(这些画面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根本无法体会到的)这个小姑娘,仿佛就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年代的缩影。穿着桃红色小裙子的韩国小姑娘,童年时我们的目光所及之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乐园,爸爸妈妈的童年,没有高楼大厦,有的只是大自然,上树摸知了,下河捞鱼虾,看蚂蚁搬家,看蜻蜓飞舞,看到漂亮的花朵会插在头上。家长们永远很放心也很无奈。而我们,也永远不会在妈妈规定的时间回到家,也永远会因为贪玩而回家挨训,然后,周而复始,直到我们的世界悄然改变。《四点半》勾起了对快乐童年的美好回忆,那个年代的我们,不管是课间休息,放学回家,还是节假日,女孩是疯丫头,男孩是野小子!永远玩不够,永远也玩不厌,整天快乐无忧!那时的我们,不怕没有玩伴,三个一群,五个一伙,跳皮筋,跳房间,跳级,跳绳,踢毽子,拣石头子儿……这本书是接力出版社出版的书。画面优美,文字清雅,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纸张的选择一丝不苟,与文图相得益彰。也许是因为韩国作家所著,才有了这么一本完美的小书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是一本多么可爱的绘本啊,让人爱不释手。每每看到那个穿着韩国民族服装的小妹妹,专注,稚气的表情,想象着她一路玩一路上念念有辞“四点半,四点半……”,就恨不得能钻到书里去抱抱她,掐掐她圆嘟嘟的小脸蛋。绘本封底还有非常有趣的内容:《四点半》这本图书最初吸引我的是它的图画,画家用藏拙的线条简略且传神地勾画出童稚的女孩、和蔼的老人、简朴的韩屋、盛开的胭脂花和瓜棚豆架,以及列队行走的蚂蚁和草丛中护雏蹒跚的鹌鹑,毫不张扬的笔法和淡淡的敷色,准确地传达出质朴的田园气息。但当人深入阅读图画中的细节时,又惊喜地发现小屋边的自行车是双搁脚的老款车!瓜棚间还掩藏着那个时代特有的抽水唧筒!路边爬行的蛤蟆真的只画了三条腿!只有以游戏打发时光的孩子才会注意到爬行中的蛤蟆真是只露三条腿的啊!而最后一页中母亲与孩子交流的眼神又是那么的欲言且休!这一切,正是优秀童书插图应有的细节描绘。这本书的插图就是用这样用质朴且详略相宜的手法把我们引入了韩国儿童文学之父尹石重的童诗《四点半》那宁静中透着童稚与诙谐的况味。写出了人人皆有的童年经历,这首27行、162字的童诗才超越了时空、地域和民族,唤起人们对它的普遍喜爱。但是,当反复地读着这本书的文图,看着虽飘逸着夕归少年谐谑的笑声却仍然透着些许落寞的村野,并注意到文字的写作年代时,我总感到尹石重先生想说的远不止是对童年趣事的追述。作者介绍尹石重:韩国著名儿童文学家,1932年出版了第一本童诗集《尹石重童谣集》,后担任杂志《小朋友》的主编,被誉为“韩国儿童文学之父”。李昤庚:1966年毕...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四点半绘本故事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