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直夫初中施建华咏雪名句: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柳宗元2、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3、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4、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别董大》高适5、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之四)》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岑参(714—770),湖北江陵人。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岑参几度出塞,熟悉边塞的风光和戎马生活,有不少边塞诗作,被认为是历代“边塞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他的诗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尤以七言歌行见长。1、注意语调、停顿;2、红色字的读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1、注意语调、停顿;2、红色字的读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zhèsànqiúqīnbólánqiāngchèzhuănzhu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题目中含有哪些重要信息?主要内容:深层情感:天气:雪天人物:武判官、诗人事件:送别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前十句:咏雪——瀚海雪景图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后八句:送别——风雪送客图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北风席卷着大地,把强韧的白草都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农历八月就飞起了雪花。就像是忽然刮了一夜春风,使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大风把雪吹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将军的角弓被冻得拉都拉不开了,都护的铁衣冰冷得难以着身。画面:咏雪部分对雪的描绘,最有名的是哪两句?猜一猜为什么最有名呢?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精妙的用词——一个“忽”字,表明来得突兀,来得意外,形容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赏雪时的惊喜心情。新奇的比喻——比喻的本体雪,喻体是梨花。以梨花喻雪非常贴切,不仅写出了雪的皎洁,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作者将肃杀寒冷的冬雪当作春光来欣赏,想象奇特,给人一种欣喜和暖意。“千树万树”,用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意盎然的意境——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昂扬乐观的精神——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在咏雪部分,你还喜欢哪些诗句?为什么?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第一句写风,一个“卷”字,一个“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