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钟面问题”详解“大自然真是神奇,从来都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hcj0131从四年级上册我们学到了人类是如何从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发展到记数符号——数字的。虽然人们后来发现有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等进位制,但人类与生俱来地适应了十进制——不过大自然给了我们许多例外,有音高的12进制、时间的60进制等等。“钟面问题”就是时间的多种进制在数学上的应用之一。一、研究“钟面问题”的基本知识(一)钟面的形状及角度计时工具从古代的日晷(根据影子确定时间)、水钟、烧香计时,到现在的机械钟、石英钟、原子钟,虽然计时原理变化、时钟形状因为装饰而发生改变,但若是以指针表盘作为钟面,大都是圆形的。人们将圆周平均分成360份,并规定每一份的大小称作1度,表示为1°。因此我们就有了周角360°、平角180°和直角90°的概念。而钟面被平均分成12个点钟,因此每两个整点数字刻度之间的夹角应该正好是360°÷12=30°。每两个整点数字刻度之间的夹角又被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0°÷5=6°),因此整个钟面被平均分成5×12=60个刻度,正合每小时60分、每分钟60秒的进制,多么神奇!(二)指针运动(旋转)规律钟面上一般有3种指针:秒针、分针和时针,三种指针都绕着同一个中心点按照顺时针作旋转运动。秒针每秒运行1个最小刻度,即旋转6°,分针每分钟运行1个最小刻度,即旋转6°,时针每小时运行一个整点刻度,即30°。如果要统一这三种指针同一时间内运行的角度,将形成以下表格。1秒钟1分钟1小时1天秒针6°360°21600°518400°分针0.1°或6’6°360°8640°时针0.5’或30’’0.5°或30’30°720°其中,人们规定再将1°平均分成60份,每份为“1分”,记作“1’”;再将“1’”平均分成60份,每份为“1秒”,记作“1’’”——这个可与时间的“分、秒”有所不同——为了不导致混乱,我们尽量用°作单位来研究。二、不同类型的典型“钟面问题”典型的钟面问题不考虑秒针(或是认为这时秒针在12点处,每一分都是完整的),简化了问题,只要求时针与分针的夹角。(一)整点的时针与分针夹角问题不考虑24小时制(即将2点和14点——下午2点看做相同点钟),钟面上有12个整点,从1点整到12点整(也即0点整)。在这12个整点时,分针指向“12”,时针在各个整点上,因此时针与分针夹角为若干个30°。如:但如果时针在7、8、9、10、11点,时针和分针的夹角有2个,我们一般计算不大于180°的那个(写210°也不是算错误的)。如:(二)半点的时针与分针夹角问题不考虑24小时制,钟面上有12个半点,从1点半到12点半(也即0点半)。在这12个半点时,分针指向“6”,时针在两个整点中间(因为时针要随着分针运动而运动,分针走了半小时,时针也要走半小时),因此时针与分针夹角为若干个30°再加上1个半点30°÷2=15°。如:其实可以发现,整点、半点钟的夹角都是15°的倍数,正好是三角尺拼角的角度(请自己想象15°的各个倍数,各可以是几点钟)。(三)一般的时针与分针夹角问题如果点钟不是整点和半点,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情况很多,但不变的规律是:分针走了一个小时(一周,即360°)的几分之几,时针也要走一个小时(一个7:00或19:00时,时针和分针夹角为7个整点,即30°×7=210°,但我们一般计算不大于180°的角,即360°-210°=150°。0:30或12:30,时针和分针夹角为5又半个整点,即30°×5+30°÷2=165°,或者可以看作是平角还少半个整点,即180°-30°÷2=165°。点钟,即30°)的几分之几。因此,我们只要确定时针和分针各自的位置,再根据他们与指针“12”的角度之差就可以算出他们之间的夹角了。如:按照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分别用字母表示几点几分,来算出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如设点钟为X(X范围在0至11)而分钟为Y(范围在00到59),则X点Y分时,时针与指针“12”夹角为30°×X+0.5°×Y,而分针与指针“12”夹角为6°×Y,它们之差为30°X-5.5°Y,即此时时针与分针夹角为|30°X-5.5°Y|(绝对值,如是负数则取其相反数)或这个角度与360°的差值。如:可以用这个“公式”来验证整点和半点的时针与分针夹角。如果还要考虑秒针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