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教材纲目]:“朝贡贸易”;民间海外贸易;从海禁到闭关[考试内容]:[学习训练]:一、选择题1.(2002年全国文综)自唐至清,长期作为重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A.扬州B.泉州C.明州D.广州2.(1997上海)明朝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最远到达①波斯湾②红海沿岸③非洲东海岸④非洲最南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02上海)下列东西方交流的史实,按时间顺序发生在最后的是A.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到达西亚和非洲B.以“兰学”为名的西方科学知识传人日本C.《马可·波罗行记》介绍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D.中国“四大发明”经阿拉伯商人传人西方4.“当我们回溯600年前中国的短暂海上霸权时,最感痛惜的不是明朝官方的海上力量被自我摧毁,而是这个帝国的擘划者囿于提防和限制私人资本和民间商业,只好掉头折回小农旧局而再无他途的悲剧。”——引自《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2月10日)上述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A.郑和下西洋B.戚继光抗倭C.郑成功收复台湾D.宋元海外贸易频繁5.“明朝时,中国人决定停止规模惊人的远航探险,这清楚地表明,中国人与欧洲人对他们周围世界的态度截然不同。”——《全球通史》造成这种不同态度的根本原因是A.皇帝对国家的约束力不同B.商人的地位不同C.生产方式不同D.对外贸易的目的不同6.下表1501—1840年中西科技发明差距巨大的主要原因中错误的一项是年代科技发明总数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1738%401~1000年453271%1329%1001~1500年673857%2943%1501~1840年472194%45396%A.中国文字狱、八股取士钳制科技文化的发展B专制制度、自然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C.外交上闭关自守使中西科技文化交流断绝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后侵略中国7.明成祖曾派郑和七下西洋,就其航程、规模、时间来说,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1但也是“最后的壮举”,远未引起像欧洲那样在新航路开辟后的社会逐渐转型!根本原因是A.综合国力的限制B.造船技术的落后C.海洋知识的贫乏D.社会形态的局限8.郑和下西洋航海线路示意图清代长期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源主要反映于A.“恐西洋教传入,有乱中国固有道统”B.“蛮夷觊觎中土时日已久”C.“郑氏后裔偏安于东南一隅”D.“天朝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9.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传入对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发明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当时中国A.固守农耕自然经济B.受到殖民者侵扰C.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经济停滞倒退10.下图为清朝乾隆时期中国某个城市的面貌。从飘扬的外国旗帜中,我们可以判断这个城市是A.上海B.宁波C.厦门D.广州11.中国人民早在古代就创造过世界航海壮举。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经历了由西北陆路转向东南海路过程,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源是A.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稳定B.海上交通比陆上交通方便C.古代经济重心向南转移D.科学技术的进步12.(2002年上海)下列东西方交流的史实,按时间顺序发生在最后的是A.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到达西亚和非洲B.以“兰学”为名的西方科学技术传入日本C.《马可波罗行纪》介绍元朝大都的繁华景象D.中国四大发明经阿拉伯商人传入西方13.中国古代官方对外贸易不以赢利为目的,主要是由于A.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农业文明决定的B.古代统治者不够重视对外贸易C.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对外贸易的发展D.对外贸易交通不便,运输成本太高14.(0901嘉定一模)乾隆皇帝谕令两广总督苏昌:“国家四海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准通洋船者,特系怀柔远人之道。乃该夷来文内,有与天朝有益之语。该督等不但当行文笼统驳饬,并宜明切晓谕,使知来广贸易实为夷众有益起见,天朝并不籍此些微远物也。”——《清高宗2实录》,卷六四九。材料体现的实质是A.列强以有益天朝为由意欲侵略中国B.天朝大国心态阻碍中外间贸易交往C.清初帝王以怀柔之道处理国家关系D.西方强权外交导致清初统治者不满15.(09虹口一模)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