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理教学中地图册的应用VIP免费

地理教学中地图册的应用_第1页
1/2
地理教学中地图册的应用_第2页
2/2
地理教学中地图册的应用仓山镇中心学校刘康中教学地图册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是中学地理课本的重要附件。它是针对某个特定的目的,根据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经过精心选材组织和提炼出来的有关图幅组成的系统图集。它虽然内容简略,但较教学挂图更为详细。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的技能是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识图、读图、析图、用图,紧密配合教学挂图、课本插图,最充分的发挥地图册的作用,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之一。运用地图册是贯彻有讲有练、讲练结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卓有成效的方法。教师重视和运用教学地图册里鲜艳夺目的插画,将会大大提高地理教学的直观效果,可使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进一步获取新知识。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地图比例尺的应用,教师就要重视地图册中的相应内容,因它不但有三种比例尺互相转换的换算练习,而且有形象直观的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实地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对比关系,这样可加深学生对比例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应用地图比例尺的技能。又如,让学生对比某一地区的地形素描图与等高线地形图,通过观察、判断,认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山顶、山脊、山谷、鞍部、断崖等是怎样表示的。这样形象、直观,可以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为地图册的功用,只是在上课时作一般性的思考,主要供作学生课外学习地理以及阅读报章、杂志等参考用的。这都是对地图册在直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片面认识。怎样运用地图册,一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看图答题在课堂里,教师可用地图册配合挂图,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判断、分析,认识地理事象。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使学生对地理事物加深理解,达到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如,在讲秦岭有关内容时,先用“秦岭大断崖挂图”深刻认识险峻陡峭的地貌特点。接着,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查找秦岭的位置,并将秦岭填绘在暗射图上。然后,教师阐述秦岭是昆山脉向东延伸的部分,要求学生查阅地图册,结合课本附图得出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的明确答案:1.从“中国热量和干湿状况分布图”看出它是亚热带和暖温带、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2.从“中国地形图”看出它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3.从“中国年降水量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又明显看到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带。根据学生的看图答题,教师作适当扼要的小结,进一步分析秦岭南、北自然景观的差异:冬末时光,岭南山峦青翠欲滴、春意盎然;岭北却是冰封雪冻、银装素裹。这样层层看图答题,定会受到较好的教学效益。二.读图练习为了改善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可采用读图练习的形式。如,讲西北地区,先要求学生读地图册,运用过去已有的知识、技能回答教师所编制的问题:1.西北地区周围和那几国接壤?相邻的省区有哪些?位于祖国的什么部位?2.境内有哪几大山脉?最高海拔是多少米?最低处是多少米?3.找出大兴安岭、长城、青藏高原等地理事物?以及两盆地一高原一走廊。4.观察本区地形以什么为主,农业以什么为主?为何说灌溉农业发达?5.看图说明本地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特征,并简要说明原因,等等。上述问题逐个提出,然后让学生认真读图练习。教师从练习答案中加以综合、判断,系统的概1括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这样,就体现出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精神,突破了常规课型的框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图、册结合这里所说的“图”主要是指版图而言。在地理教学中,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运用地图册时,不能搞“孤军作战”,除将它与挂图、插图等密切配合,还经常跟版图结合起来。如,讲东南亚气候,首先讲清本区的气候类型的分布,然后让学生查阅《世界地图册》,参照图册,判断它有哪两种气候类型?各分布在哪些地区?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迅速画出东南亚略图,用彩色粉笔画粗线,标出两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界限,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接着讲述这两种气候的特点,要求学生看懂地图册中的“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理教学中地图册的应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