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名人孔子的故事名人孔子的故事名人孔子的故事1战国时期,孔子及他的弟子常常到其他国家游学。那次,孔子到晋国游学。途中,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就要来临。于是,子路就去向旁边的一户人家借伞,可是,这户人家生活贫困,假如是雨天,要么不外出,要么摘莲叶或芋叶挡雨,根本用不起雨伞更别说有雨傘可以借给别人了。子路一脸无奈,只好无功而返。第1页共45页子贡听说子路借不到伞,便自告奋勇地再次去借伞。他来到另外一户人家,见房舍整齐,牛羊成群,鸡鸭绕户,心中暗暗自喜,这下确定能借到了。可是这家主子看到是生疏人,语言又不通,只是一个劲儿赶他走,子贡根本没有机会与他沟通,只好悲观而归。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际,子路突然说:“先生,子夏家就在旁边咱们到他家去借伞吧。”孔子一听,赶忙摇摇头说:“不要去!不要去!”子路焦急地说:“先生,我们连续去了两家,都借不到伞。子夏是你的弟子,确定能借到。”孔子捋着胡子,微微一笑,说:“我们还是到另外一家去借吧。”说完,孔子带领子路他们,接着向下一第2页共45页户人家走去……事后,子路请教孔子,孔子感慨地说:“子夏是个护财的人,假如看到是老师来借伞,就会牵强借给我,但他内心会很苦痛;假如他不借,别人就会说他吝啬,说他不敬重师长。我不去借伞,既可以让他不苦痛,又可以保全他的名声,何乐而不为?”子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与人交往时,宁愿自己多受点苦,也不牵强他人做其不情愿做的事,也要维护别人的声誉,这正是孔子被后人尊称为“圣人”的缘由之一。第3页共45页名人孔子的故事2有一天,孔子师徒从卫国返回鲁国,在桥上停车欣赏河上风景。河上的瀑布高悬,水流旋转,鱼鳖不能游动。这时,他们却望见一个男子刚要从那里泅渡过河。孔子担忧,连忙让人去阻挡。男子却坚持泅渡,最终游了出来。孔子感到惊奇,问:“你在如此湍急的水流中泅渡,有什么技巧吗?”男子说:“始吾之入也,先以忠信;及吾之出也,又从以忠信。忠信措吾躯于波流,而吾不敢以用私,所以能入而复出也。”意思是说遵循水性,听从水流,没有任何差池,这就像用“忠信”托着身躯,在急水湍流中平稳前进一样,所以能游入水中而第4页共45页又平安游出。这一场景,连见多识广的孔子都感到惊讶。于是,他告知弟子说“你们记住,用忠信成就自身尚且可以用来亲近水,更何况人呢?”这里的“忠信”便是驾驭自然规律,顺势而为,不行不尽心竭力,不行偏离规则。这就是“忠信”的本义。弟子谨记孔子的训诲,并在为政生涯中加以实践。子路治理蒲地三年后,孔子经过那里说:“好啊,仲由尊敬而有诚信。”进入城邑孔子说:“好啊,仲由忠信而宽厚。”孔子到了子路的官署,说:“好啊,仲由明察而坚决。”子贡拉着缰绳,怀疑地问:“夫子还没第5页共45页有看到仲由怎样施政,就如此赞扬,说来听听?”孔子说:“进入蒲地,看到田地都得到了整治,沟渠都得到了深挖,这说明他为政尊敬而诚信,因此百姓尽力劳作。进入蒲邑,看到城墙房屋都很坚实,树木很茂密,这是因为他忠信宽厚,因而百姓毫不懈怠。进入蒲地,看到官署内很悠闲,手下人都听从吩咐,这说明他明察而坚决。”子路为政,以“忠信”治理蒲地,不仅自己尊敬诚信,而且以“忠信”教化百姓,使他们毫不懈怠,尽心竭力。名人孔子的故事3曾经,鲁国的法律规定,假如有人,将在其他诸侯国做nv奴的第6页共45页鲁国女子,赎回本国,那么,这个人,可以到官府去领取赏金。有一次,子贡在一诸侯国,赎回了一个鲁国人,却辞谢了官府的赏金。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就对子贡说:“子贡呀!你这件事就做错了。圣人做事可以移风易俗,可以让人效法,可以影响后代,而不会只是为了适合自己的兴致。现在鲁国富有的人少,贫困的人多。假如赎人回去领赏金被认为是不廉洁,那得不到赏金的刺激,愿去赎人的人就会削减。所以,你这种仅仅只考虑自己德行修养的行为,将会造成今后鲁国人,不再愿到其他诸侯国去赎人。”第7页共45页子路在一旁听了孔子的这番教育,深受启示。后来,当他救了一位落水者时,别人要送他一头牛来答谢,子路就很尊敬地接受了。孔子知道了此事,欣喜地说:“今后愿救人于危难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