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率第1课时加减法的关系教学内容:P34的加减法的关系及练习六的习题。教学目标:1.通过编写加、减法应用题及加法的算理分析,理解加、减的意义,能口述意义。2.通过观察比较,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教学重难点: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会把加法算式改写成减法算式,会把减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加法和一道减法算式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准备练习、感知关系1、操作感知:(1)8支铅笔,5支铅笔,合起来几支?列式:8+5=13(支)(2)13支铅笔,去掉5支,还剩几支?列式:13-5=8(支)(3)13支铅笔,去掉8支,还剩几支?列式:13-8=5(支)a、比较三式异同发现:三个算式反映5、8、13数之间的关系。b.说说加、减法中各部分的名称。c、说说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如以加法为基础,以减法为基础)d,揭题:加减法的关系。二、学习新知,理解关系1.从具体“问题”中进一步感知联系。(1)按给出条件编题。按“我们班共有学生35人”“男生17人”“女生18人”三个已知条件,利用其中两个编加、减法应用题。①我们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②我们班一共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有几人?③我们班一共有学生35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有几人?(2)找出三题应用题已知条件和问题的联系。(3)列式解答。2.从具体“问题”中理解关系。(1)我们班有男生17人,女生18人,一共有多少人?17+18=35(人)①为什么用加法进行计算?②加法中,男、女生人数分别叫什么?(2)我们班有学生35人,其中男生17人,女生有几人?我们班有学生35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有几人?①为什么用减法算?②“35”“17”“18”在减法中分别是什么数?比较上面3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三、巩固训练,掌握关系:P34的课堂活动四、反思回顾,形成学法1.今天学习了什么?2.你是怎样学会的?3.学会之后,你认为有何用处?五、作业:完成练习八的习题。板书设计加减法的关系18+17=35(人)35-17=18(人)35-18=17(人)第二课时加法运算律教学内容:P36-37的例1和例2及相关的习题。教学目标:1.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2.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口述加法结合律。能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运算。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教学重难点: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在计算中灵活运用。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教学加法交换律。(一)、呈现事实,形成问题1.出示准备题:27+7373+2758+3737+582.学生计算得数。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二)验证猜想,形成结论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女生完成:3024+7696+237男生完成:76+3024237+96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为什么会相等呢?固为根据加法的意义,这两个算式都是把两个相同的部分数合并起来,所不同的只是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2.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3.学生自学书本、质疑。4.小结:(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二、加法结合律(一)形成疑问,提出问题1.教师出示准备题:37+26+63、37+(26+63),学生计算出得数。2.比较两式题的异同。同:加数相同,得数相同。异:运算顺序不同。再一题:59+38+732和59+(38+732),得数会相同吗?(相同)3.讨论: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4.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二)验证猜想,形成规律1.我们要验证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可以通过计算其他式题来证明。女生完成(13+8)+53024+(73+6)男生完成13+(8+5)(3024+6)+73汇报答案:得数相同,符合猜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