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最全版)前言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兼顾诊疗产品的可及性、吸收精准医学新进展,制定中国常见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的基本任务之一。近年来,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出现新的趋向,即基于诊疗资源的可及性,这尤其适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差异性显著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是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和学术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CSCO指南需要兼顾地区发展差异、药物和诊疗手段的可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社会价值三个方面。因此,CSCO指南的制定,要求每一个临床问题的诊疗意见,需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和专家共识度形成证据级别,同时结合产品的可及性和效价比形成推荐等级。证据级别高、可及性好的方案,作为工级推荐;证据级别较高、专家共识度稍低,或可及性较差的方案,作为n级推荐;临床实用,但证据等级不高的,作为m级推荐。CSCO指南主要基于国内外临床研究成果和CSCO专家意见,确定推荐等级,便于大家在临床实践中参考使用。CSCO指南工作委员会相信,基于证据、兼顾可及、结合意见的指南,更适合我国的临床实际。我们期待得到大家宝贵的反馈意见,并将在更新时认真考虑、积极采纳合理建议,保持CSCO指南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时效性。目录CSCO诊疗指南证据类别/1CSCO诊疗指南推荐等级/21肿瘤VTE概况/31.1VTE概念/41.2VTE形成影响因素/41.3肿瘤VTE流行病学/51.4肿瘤VTE预后/52肿瘤患者VTE筛查一般流程/73肿瘤VTE发生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134肿瘤VTE诊断及治疗/274.1DVT诊断及治疗/284.2PE诊断及治疗/344.3导管相关静脉血栓诊断及治疗/424.4浅表血栓性静脉炎诊断及治疗/445抗凝治疗并发症防治/475.1抗凝治疗所致出血/485.2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52参考文献/5501肿瘤VTE概况1.1VTE概念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血液在静脉系统内异常凝结,阻塞血管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E)。1.2VTE形成影响因素任何引起血液淤滞、血液高凝和血管壁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增加VTE发生风险。肿瘤细胞及产物与宿主相互作用促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手术、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激素治疗,以及肿瘤压迫血管、外周静脉置管、长期卧床等均是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因素。1.3肿瘤VTE流行病学恶性肿瘤是引发VTE最重要的危险因素,VTE已经成为肿瘤患者的第二大死因。首次发生VTE的病例中20%〜30%与肿瘤相关,其中接受化疗的患者约占13%。肿瘤患者较非肿瘤患者VTE风险升高4~7倍[1],在不同类型肿瘤中发生率从4%到20%不等,高发肿瘤为胰腺癌、肺癌、胃肠道肿瘤、卵巢癌,如果考虑无症状、尚未被发现的血栓形成,其发生率远高于此[2]。对于那些初次诊断的活动期肿瘤患者,VTE发生风险要高于其他时期。多数肿瘤患者在最初的3个月内发生VTE事件,6个月时达到累计发生率的高峰[3]。肿瘤VTE的发生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预后。VTE的发生导致肿瘤患者死亡和并发症的风险升高。有大型回顾性研究提示,肿瘤合并VTE在6个月的死亡风险为94%,而非肿瘤性疾病合并VTE在6个月的死亡风险是29%,增加了约3倍[4]。因此,重视肿瘤患者VTE的防治工作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和保障医疗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书的编写参考了中国《肿瘤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治疗指南(2019版)》[5],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在2019年发布的第一版《Cancer-AssociatedVenousThromboembolicDisease》,国际血栓形成和癌症创议组织制定的《2019Internation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theTreatmentandProphylaxisofVenousThromboembolisminPatientsWithCancer》[6],以及2019年美国临床肿瘤协会(ASCO)关于肿瘤相关血栓指南的更新一《VenousThromboembolismProphylaxisandTreatmentinPatientsWithCancer:ASCO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Update》[7],并结合我国医疗现状,考虑临床实践的规范与便捷性。02肿瘤患者VTE筛查一般流程【注释】1询问病史根据Khorana量表,需要了解肿瘤类型、是否使用促红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如果根据Cap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