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结合课文理解“蓬蓬勃勃”、“永久保持”、“瞻仰”等含义丰富的词语,并体会包含在词语中情感——对樟树的赞美,对宋庆龄的赞美。3、初步学习课文以物喻人的写作手法,知道课文是借对樟树的描写和赞美,抒发了对宋庆龄的崇敬、怀念之情。4、把握课文写作顺序,理清课文的结构脉络,并初步体会到课文开头的特别之处和作者隐含写法中的情感。披文入情,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理解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人们为什么要在樟树下合影。字词学习重点:掌握读音、字形,能结合汉字的特点和上下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蓬蓬勃勃”、“永久保持”、“瞻仰”的含意和表达的情感。(重难点)句段学习重点:1、体会“无论……总是……”、“不但……而且……”等句子中饱含的赞美之情。(难点)2、重点学习第四、第五段,通过品读,感受樟树蓬蓬勃勃的外形特点和生命力旺盛的内在精神;感受樟树永远保持香气,永远拒虫的可贵品质。3、学习第五段中的对比描写,懂得这样的用意和好处。篇章学习重点:1、初步体会文章开头“欲露先藏”的写法,通过朗读、对比体会作者写法的奥妙。(难点)2、初步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先人和树的故事,再写树的外形特点,然后写树的可贵品质,最后写人们喜欢在树下拍照留念。3、结合课文和相关资料理解“宋庆龄为什么舍不得这两棵樟树”;“人们又为什么要在樟树下拍照留念”。(难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能通过不同形式、不同目标的朗读练习,做到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从审题入手,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顺序。能够通过把握主要内容和提炼关键词准确概括课文各部分的意思。初步感受课文“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能带着思考走进课文,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3、学习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能通过联想、对比、查资料、联系上下文揣摩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重点理解“稠密”和“瞻仰”的含义,批文入情,感受词语中表达的情感。课时重点:读文把握文本大意、梳理脉络。课时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解题质疑板书“宋庆龄”,“龄”是一个生字,齿的中间是个人而不是叉,写的是要注意,写完读一读。这是个——人名,课前查阅过资料吗?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知道的情况。(一言以概之,这是一位了不起的女士。)继续板书“故居”,故居是什么意思?——过去居住的房子。连起来读“宋庆龄故居”知道了什么?——这是宋庆龄过去居住的房子,那现在呢?——去世了,离开了我们,留下了这座房子,人们舍不得另作他用,开放故居来供人们参观、怀念。有一个成语可以表达这样的情感,叫“爱屋及乌”(板书),参观名人故居这种情况(指课题)也可以称为“爱人及屋”。(板书)参观故居实际上表达的是对故居的主人的一种——尊敬、怀念。描述这种行为也有一个成语叫“睹物思人”。(板书)课题写完了吗?看老师继续写,樟树的樟是一个形声字,左边木旁,右边就是文章的章,记住了吧?这才是我们的课题,现在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课题。我们来认真观察一下这个课题,你认为这样命题的课文,肯定要写什么?可能还会写什么?老师和大家想的差不多,我们一起看看,出示讨论罗列:肯定要写的:樟树的样子;樟树的特别之处;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什么故事;可能要写的:宋庆龄故居是什么样的;宋庆龄;人们参观故居。评价,小结:题为文之眼,审题并进行一定的思考,不但会读出发现,还会读出想法,带着想法、疑问走进课文,学习才会更多的收获。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设想读课文,读两遍,要求请看大屏幕:二、初读课文,理清写作顺序和文章结构(一)初读,出示阅读要求:1、第一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注意句子内、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停顿。2、第二遍:较快地默读,找找想想课文有没有写我们读题时提出的那些内容,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写的。(二)学习生字词,扫清阅读障碍,指导学习方法:1、出示生字,指名读正音樟龄衍搬繁瞻绸读这些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