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感情的落差月牙湖回民二中王跃龙学习目标:体会作者感情的落差。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作者感情的落差。二、抓住“壮词”体会作者的雄心壮志。1、请大家齐读课题。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壮词。(课件)题目中“壮”字的含义是什么?明确:雄壮。2、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读出雄壮来。3、指名读。4、让我们走进课文体会作者雄壮的感情。文中那些词句体现出了作者的雄壮?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一找出来。预设:(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一句写出了军营生活的雄壮吗?(战士们分食着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塞外战歌。官兵们同甘共苦,为战斗做准备,而鼓舞士气的悲壮乐曲更加激励着将士们,整个军营何等壮观!)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这种壮观。(2)、“沙场秋点兵。”能不能体现出来?(在辽阔的战场上,秋高气爽,兵壮马肥,主帅开始检阅军队,军旗猎猎,士气高昂,整装待发,何等威风!此句将战前的准备与悲壮、恢弘气势渲染得极为热烈。)指名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这一画面。(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出了什么?(雄壮的战斗场面。连用两个比喻,生动描绘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写出了战斗的速战速决;表现出英雄身骑的卢般的骏马,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将士们万箭齐发,声如霹雳,使敌人闻风丧胆的情景,使人产生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请大家试着读出酣畅淋漓的快感。(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什么事?(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这里表达作者的雄心壮志。)三、壮烈的军营生活,雄壮的战斗场面,豪壮的雄心壮志。是现实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明确:1、从“梦回”一词可以看出,“梦回”说明这是梦醒后的想象。所以刚才所说的这一切雄壮,都不是眼前的现实。这只是一个梦,一个英雄梦罢了。这里我们介绍一下作者。辛弃疾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但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所以作者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2、从“可怜白发生”一句可以看出来。(课件)设一句说明作者一无所获。“了却君王天下事”原来是“未了”,“赢得生前身后名”原来也是“未赢”。所以作者才会有“可怜白发生”的感慨。何等悲愤!何等苍凉!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读出苍凉来。四、小结“可怜白发生。”一句,一下子将作者从理想的高峰跌入了现实的深渊,作者化“报效祖国的雄壮”为“壮志难酬的悲壮”,由理想回到现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朝廷的腐败无能,所以作者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