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组织部长十八届四中全会心得体会会议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并将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命题,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号角。“一个目标”、“五个体系”、“六大任务”、180多项重大改革举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13亿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时代华章。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正确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相互促进、辩证统一的关系,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课题。只有正确破解这一重大课题,才能真正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辩证关系的重要论述,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作出了开宗明义的回答,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一)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决定性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1840年以来,无数志士仁人探索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道路,做过许多设计和试验。最后还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第1页共4页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的;解决13亿人民温饱问题和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的。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四次全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指出,在我们国家,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政党,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决定性选择。“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是2000多年前韩非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前提下实行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与资本主义法治的本质区别。如果离开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就会迷失方向,就不可能保证依法治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如果离开党的领导,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主义民主,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法治。如果离开党的领导,很难完成依法治国的艰巨性、复杂性任务。(二)推进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法治是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之一,法治建设的进程彰显着政治文明的进程。十八届四中全会聚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上专题研究依法治国问题,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政的科学化水平达到新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进入新阶段,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实现新跨越。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今天,我党对“依法治国”进行再部署,既缘于历史经验,也是现实的迫切需求。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前,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矛盾风险挑战层出不穷。面对深水区的利益藩篱、第2页共4页攻坚期的复杂难题,必须用法治方式化解改革风险,用法治理性培塑规范人性善德品行,才能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