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纸黑字》有感拜读了著名的时评家鄢烈山先生主编的《白纸黑字》,同时认真聆听了鄢先生面对面的精彩讲座,感受颇多。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信息接踵而至,鱼龙混杂,有好有坏。但面对如潮的信息,作为常人的我们却很难辨别其真伪。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在一些负面的事件面前,往往是旁观者迷,当局者清。尤其是近年来,某些部门、单位在发生不利于自身的事件时,往往推责于“临时工”,企图蒙蔽世人,逃避法律的制裁。《白纸黑字》的多位作者不畏权势,铁杆担正义,讲述我们这些年代的人所亲历或耳闻目睹的真实事件,它道出了我们的心声。许多作者真实地面对自己,将自己所了解的及亲历之事不加修饰地展现给世人,力争还原事件真相。同时,他们直言对社会、对他人的态度,道出我们想说而不敢说,想做而不敢做,只能私下发牢骚的现实,勇气可嘉。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些敢言敢做之士,有鄢先生这种敢为天下先,不畏流言蜚语的主编,才让我们不致于被长期蒙蔽,才能真正了解事实的真相。不得不说,读了《白纸黑字》,感觉正义的力量扑面而至,让人震憾不已。正如主编所说:奋斗目标是出版“留得下来的文字”,虽不一定能做到“不隐恶”,但尽量做到“不虚美”,这份勇气与担当在当今社会制度下委实不易与可贵。这与集孚集团信力建所倡导的“说真话、道真相、传真知、辨真理。”不谋而合。面对书中呈现的诸多社会或个人的阴暗面,我们应如何去正确看待呢。马克思主义认为,红与黑,先进与落后,革命与反革命,前进与后退,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就是辩证法,这就是世界,这就是矛盾的普遍规律。从古至今,无论是欧美的资本主义国家、非洲的无政府状态还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球各种国家体制都无法根治或者摆脱为数众多的社会阴暗面。我国在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并不奇怪。有问题,是常态,不可怕。重要的在于,要有理性发现问题、判断问题的态度。浮尘障目,看清流常为浊水,观蓝天常为阴霾。同样道理,面对美善与丑恶并存的社会,第1页共3页若只看到屡屡曝光的社会“阴暗面”而无视进步的“主流”,就会“一叶障目”,容易导致误读、形成偏见。莫让浮云遮望眼,面对社会“阴暗面”,刻意掩饰,不是正确的态度,但缺乏理性,以偏概全,也不符合事实。透过现象看本质,理性认清社会“阴暗面”,才能更好地凝聚共识、推动发展。个人认为,如何看待社会“阴暗面”,这取决于我们的立场,也决定着我们的判断正确与否。首要一条,“坏事”之定性为“坏”,本身是包含价值判断的。它一经曝光,即被烙上了非道义的标签。正如丑恶是美丽的反衬,“坏事”、“阴暗面”的存在才让我们更加懂得良善、阳光的可贵。至少,当丑恶现形之时,我们可以庆幸这个社会被真实地反映在我们面前,没有被掩盖,也没有被粉饰。面对社会“阴暗面”,我们的主观情感容易被情绪左右,这本无可厚非,但因为局部问题的存在而忽略甚至否定整体的进步,就绝非理性的态度。当负面事件一次次刺痛我们的神经而心生郁闷时,我们不妨换一个“频道”,看看身边“最美”的温情和平凡的伟大。当今社会,说到底,还是好人多、好事多啊。国家如此,学校也不例外。前不久在网络上骂声一片的浙江温岭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给全国教育行业带来极坏的影响,由此也抹黑了教师们在民众心目中的良好印象。当然,这只是个案,绝不能抹杀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真心的爱护。通过这件事,也给我们教育行业敲响了警钟:对待调皮的孩子时,我们在保证不伤害学生的身体,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要用各种各样正确的教育方式以达到教育的目的,绝不可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对待孩子。同时,在我们的工作中,也一定会看到一些不良的现象。不同的身份和岗位,必会有来自不同各方的压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同的立场看待问题的角度必然不同。我们不应该苛求这个社会给予每个人真正的公平,遇到不公不平之事时,愤世嫉俗人之常情,但却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解决问题。不妨换个角度想想,就有可能豁然开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必将更加和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其发展史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