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蔟更团。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乌府日长霖暑静,几株斜覆石阑干。陈辉(明)“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白居易《荔枝图序》“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白居易《荔枝图序》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特点: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文体知识种类: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特点: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方法: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画图表作引用摹状貌顺序:时间空间逻辑语言:平实性生动性(准确)说明文常见说明顺序常见说明顺序一.时间顺序——即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二.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三.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如:一般——个别主要——次要原因——结果现象——本质如:外——内远——近贾祖璋,浙江海宁人,生于1901年,著名生物科普作家。自1921年起,60多年中他创作了许多科普作品。据不完全统计,他创作、编著、翻译了20多种科学知识读物。他最擅长写生物小品,是我国老一辈科普作家中劳绩卓著的一位。科学专著有《鸟类研究》、《普通鸟类》等。收入中学课本的有《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南州六月荔枝丹》(均选自《生物学萃》)。作者介绍返回主页学习要点1.掌握本文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2.学习本文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3.学习借鉴引用及其他多种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返回主页课文分析全文可分两个部分介绍荔枝的生态知识。介绍荔枝的生产知识。第1至10段第11至14段三层一层二层用幼年时对荔枝的疑问引出说明的对象,提出要说明的问题,是全文展开说明的总纲。一层第1段返回课文分析介绍荔枝果实的外部形态。二层第2至第5段2段3段4段5段介绍荔枝果实的外壳,先照应前段文中白居易所说的“壳如红缯”,纠正其认识上的错误。接着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对荔枝的外壳进行说明。介绍荔枝果实的颜色。这段主要引用古代诗句,说明荔枝颜色以红为主,非常美丽。其中“南州六月荔枝丹”点明了文题。介绍荔枝果实的形状。这段用了以插图相配合的说明方法,直观而形象。介绍荔枝果实的大小。图1图2图3图4返回课文分析介绍荔枝果实的内部组织。介绍荔枝的壳膜。先借对白居易文中“膜如紫绡”的解释,纠正他的错误认识,再引古诗,对壳膜的形状作形象的描写。三层第6至第10段介绍荔枝的果肉。先照应前文,肯定白居易对它的颜色观察正确,然后指出它的科学名称是“假种皮”,最后说明它的口感和加工。介绍荔枝的贮运。首先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然后用科学的数据加以验证,最后引用典故说明荔枝保鲜之难。这段内容与上段介绍果肉关系密切,可视为有关果肉知识的补充。介绍荔枝的种子,主要说明其形状特点。介绍荔枝的花,依次说明花期、花形及其对繁殖和采蜜的作用。6段7段8段9段10段图1图2返回课文分析介绍荔枝的原产地和栽培史。介绍我国的荔枝谱。介绍荔枝的移植历史,说明荔枝北移不易。提出大力发展荔枝生产的建议和期望。11段12段14段返回课文分析13段一层(第1段)用幼年时对荔枝的疑问引出说明的对象,提出要说明的问题,是全文展开说明的总纲。二层(第2至5段)介绍荔枝果实的外部形态。(2)外壳(3)颜色(4)形状(5)大小三层(第6段至10段)介绍荔枝果实的内部组织。(6)壳膜(7)果肉(8)贮运(9)种子(10)花(11)原产地和栽培史(12)荔枝谱(13)习性(14)发展前景外内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由外到内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层进式结构生态生产由生态写到生产,可以看作由实到虚组织材料。写作特点一、说明中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本文以说明为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使说明的内容更丰富多彩,语言表述更生动活泼,同时又保持了所介绍知识的准确性、科学性,值得学习、体会。二、综合运用引用、插图、数字、比喻、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