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吉利小学张秋霞一、问题的提出(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实际上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思维也开阔了,但我们却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以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教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了,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无论是计算的准确率还是计算的习惯上都有所下降而且越到高年级计算问题越多,这些错误不仅仅出现在后进生里,优等生也有这样的缺陷,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障碍。为此,我们确立了《四年级学生计算失误成因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二)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中各个领域都有非常巨大的变化,但是,基本的计算方法却没有多大的变化。这充分说明小学数学中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以上计算,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数与计算将伴随人的一生。一个人在成人以后所需的数学知识,基本上在小学阶段就学会了。因此,在小学阶段学好数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实际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三)四年级学生数学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由于学生来源复杂,导致部分班级学生的数学成绩参差不齐,计算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加上在教学上,教师都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忽视计算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计算时,对算理也就是为什么这样算不去理解,对计算的算法却非常重视,以为只要能算就行。对计算题普遍缺乏兴趣,认为计算题不需要思考就能解出来,产生认识上的偏差以致做计算题时马马虎虎,不够认真。2二、课题论证(一)课题界定计算教学主要是指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运算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教学是结合进行的。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是指学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数学基本计算中较高的正确率和适当的速度,包括对基本方法的掌握和合理、灵活的运用。本课题重点研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二)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调查研究,找出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及存在的心理障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2、克服学生计算心理障碍,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三)研究内容围绕课题研究的重点,我们将研究内容分为三大块: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养成的研究。2、利用课堂教学,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训练方法等策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3、发挥家庭教育对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积极作用的研究。(四)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2、调查研究法:在实验开始前,对学生计算能力通过问卷进行前期调查,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例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34、实验研究法:在常态的教学情况下,在四年级选取两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形成研究成果过后,再大范围地推广。5、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五)研究对象与时间研究的对象四年级学生,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