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本理念下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路径摘要:在当今的新形势之下,小学的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课程设置比较陈旧、教育观念比较传统和教学模式老套等问题,德育教育工作很少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融合。所以,要对小学德育进行改革,就要对传统的知识德育观进行改革,积极提倡生活方面的德育观念、人本方面的德育观念和生态方面的德育观念。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课程中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积极开展新时期的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关键词:人本理念;小学;德育改革;创新路径一、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以及问题的分析1.1忽视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现在的基础教育中,学校总是以素质教育为教育的先导,而德育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于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就像是离水之鱼。某些地区的学校只是片面的追求较高的升学率,只是注重科学知识的教育,从而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精神负担,在这样的长期教育的循环往复之中,使得学生也忽略了素质教育,只是一味的承担着应试教育带来的压力。在近几年的调查中,青少年的犯罪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究其根本原因,就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只是一味地注重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德育教育。而德育教育又是素质教育中一个简单而重要的教育环节,同样这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进行改革和深思的环节。1.2对于德育教学只是在形式之上,学校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德育教育的工作由于大多数的学校没有专职的德育教师和专门的教研设备,从而导致学校很难深入的开展德育教育的工作。虽然有些学校在进行文化课程的安排过程中,对德育课程进行了明确的安排和实施计划,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日程当中,德育课却经常被数学、语文和英语等“主课”所取代,所以,德育教育课根本没有真正的实行起来。与此同时,担任德育教育课程的老师很少对德育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够从根本上把握德育课程。1.3学校对于德育课程教育的方法偏于简单化由于大多数学校德育教育的老师不是专业教师,所以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工作缺乏认识,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对于德育教育的工作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少,对于德育教育也缺乏专门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对社会的发展认识不足,对学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辩证关系认识并不充分。总之,大多数学校的德育教育课程只是流于说教和喊口号的形式,脱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不能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负起责任。1.4教师缺乏对于人本的认识,其思想意识比较模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同样,学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就要求教师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如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工作中去,而其中的德育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更是教师在进行教育工作中的第一阵地。我们可以试着去想,如果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只是学到文化知识,而没有学到怎样做人,这样的学生的心理会健康吗?所以,教师的教学目的不仅是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培养。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本着以生为本、以人文本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知识和德育的教育。二、对于德育工作的建议2.1切实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者的素质水平首先,应该提高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学校建立对于德育工作进行管理的干部队伍,巩固和强化干部队伍对于德育教育队伍的管理和引领。由于德育教育的工作者,在对学生的德育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的干部队伍一定要对工作者进行正确的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宗旨,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合理利用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尽量做到人尽其才。2.2积极创建完善的德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使德育工作得到监督和完善地区性的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的督导部门应该积极地制定出符合本地区的关于德育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和督导操作体系。在每次对工作者的教育工作进行评估检查之后,要真实的、公正的向社会和家长进行汇报,并且向被评估的学校或者教师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改进的意见,并且定期对改进的情况进行检查。积极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采纳群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