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兴趣与历史课本资源的关系研究》研修作业有效开发和利用历史课本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创新实验学校毛明学【内容提要】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学好历史的先决条件,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获取知识。有效开发和利用历史课本资源,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运用好历史课本中的图片、地图、名人名言,把握好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合理运用合作探究学习,适时做些巩固练习,注重历史课本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有利于提高、维持、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历史课本资源学习兴趣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传统教学模式和升学考试科目设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不少人把历史学科视为“副科”,认为可有可无,不予重视。而当今社会普遍重视应用科学而忽视基础学科的倾向,也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愿把精力用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对学习历史的兴趣日减。长此下去,必然导致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缺乏,不利于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掌握,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因此,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尽最大努力改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消极心态,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学好历史的先决条件,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获取知识。历史是对过去久远的史实记载,历史教师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久远、陌生、模糊的史实变为亲近、形象、生动的画面,给学生以新奇醒目的视听感官的刺激,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由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历史课程资源繁杂丰富,但学生接触最多的还是历史课本资源。历史课本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体验历史情境,形成历史观的主要来源,也是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重要资源。历史课本资源也决定着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决定着学生能否主动地、自主地、生动活泼地来学习历史。新课程下的历史课本,虽然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上作了有益的尝试,但是由于人为因素或地域限制,本来很好的问题情境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可能是脱离实际的,甚至是不可用的,其应该起到的指向、动力作用极少甚至没有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创造性的开发和重组教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提高听课效率。笔者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曾就如何有效开发和利用历史课本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作过积极认真地探索下面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一、有效利用课本的图片资料,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本中很多精美的插图,或以浓墨重彩渲染战争的激烈场景,或以简洁的线条勾勒人物的神貌,或者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一种积极的倾向,鼓舞学生主动而愉快的学习。历史图片具有形象、直观特点,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拓展视野大有裨益。人教版新教材中的图片资料丰富多彩,有油画、有遗址、有文物、有人物肖像等,图文并茂的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运用图片教学的基本素材。在课堂上,我经常将这些图片的使用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据此设计运用图片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外交事业的发展》一课,讲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美关系改善、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日建交等,但是,单凭这些文字资料,学生很难真切地感受外交事业的巨大发展。我引导学生先看课文中的三幅图“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毛泽东会见尼克松”、“1972年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通过这几幅图,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中国外交事业蓬勃发展的气息。然后再展示“乔的微笑”这幅经典图片,让学生继续思考为何乔冠华会露出如此灿烂的笑容?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之上适当“点拨”让学生注意结合新中国初期外交状况思考,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新中国从外交僵局到外交新局面形成的过程,教学通过简单的图片自然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问题,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启发,兴趣更加浓厚。二、充分利用历史地图资...